1944年10月,菏泽高庄镇日军驻点四五里之外的田桥村附近,一名日本军官骑在一匹高大威猛的战马之上,正被一名约三十岁左右的汉子拦住了去路。这名汉子的真实身份是八路军交通员,名叫杨虎臣。
半个小时之前,菏泽敌工部长朱先舟安排情报站长杨培芝把一份紧急情报交给杨虎臣,并叮嘱道:“这份情报至关重要,一定要及时送到河北晋察冀军区。”朱部长神情严肃地交代:“千万不能有任何闪失。”
杨虎臣拍了拍胸口,满脸自信地回应道:“放心吧,朱部长,杨站长,我一定会按时完成任务。”朱部长用力拍了拍杨虎臣的肩膀,目送他离开,并叮嘱他小心行事,杨虎臣迅速消失在视线中。朱部长对这个交通员心中有数,深知他是一个可靠的人。
杨虎臣来自圈头村,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家中一度陷入困境。自从投身革命后,杨虎臣一直表现积极,常常在村里参与张贴标语、站岗放哨等工作。他身高力大,曾学习过武术,游击队队长曾对他说过:“虎臣啊,你这身体条件很适合参军,去打仗吧。”杨虎臣却摇头答道:“队长,我不能离开家,我妈身体不好,没人照顾。我只能在村里为八路军跑腿。”
队长理解了他的难处,没有再勉强他。尽管杨虎臣性格憨厚,然而他在大事小事上都展现出了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最终,敌工部朱部长决定将他安排为交通员。交通员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时刻可能决定部队的命运。最初,朱部长让杨虎臣运送一些不那么重要的情报,考察他的工作能力和忠诚度。结果每次任务都顺利完成,情报从未被泄露过。
有一次,朱部长特意派伪军在路上拦截他,并威胁搜查杨虎臣,但杨虎臣以装傻充愣的方式一一应对,成功将情报藏在鞋底,巧妙避开了敌人的搜查。经过几次考验后,朱部长和杨站长对他产生了深厚的信任,开始交给他更加重要的任务,杨虎臣总是按时、保密地完成任务。
然而,这一次杨虎臣为何要将情报交给日本人呢?这背后的故事还得追溯到圈头村的抗日历史。
1939年5月,日军占领了菏泽,进行了大规模的烧杀抢掠,犯下了滔天罪行。同年初,菏泽县委成立,带领民众奋起抗日,而县委的所在地正是圈头村。选择这个地方有着深远的考虑,因为它北靠黄河,周围是茫茫沙滩,沙滩上生长着青纱帐,十分有利于隐藏。同时,这里位于菏泽、东明和鄄城的交界处,是一个“无人管”的地带。
县委决定将圈头村作为抗日基地,很快,抗日局面得以打开。不久,延安派遣了一名女干部方武来加强领导工作。方武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剃去了自己的一头长发,打扮成了一个哑巴尼姑,除了与自己人交流外,从不发一言,村民也将她误认为哑巴。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圈头村的抗日斗争开始见成效。抗日的民众组织起了地方武装——南华县抗日大队。1942年,南华县委县府成立,抗日根据地得以建立。随着抗日势力的扩大,日军开始加大对圈头村的打压。
自1942年冬季起,日军多次对圈头村进行扫荡,但每次都被八路军和村民巧妙抵挡。敌军虽然采取了修建碉堡的蚕食政策,但始终未能拿下这个坚固的抗日堡垒,圈头村也因此名声大噪,被称为南华县的“莫斯科”。
日军无法通过常规的军事手段占领圈头村,于是,他们决定采取内部攻破的方式,从村里策反渗透。杨虎臣成了敌人目标中的一员。
在一次送情报途中,杨虎臣碰到了几名伪军,他们与杨虎臣热情打招呼,称他为“杨哥”。杨虎臣冷冷一笑,摇头回应:“我不认识你们。”伪军小队长张大山不以为意,进一步说道:“杨哥,咱们可是曾一起睡上下铺,怎么能不认识呢?”随即,杨虎臣被拉进了一家饭馆,伪军们请他吃菜喝酒,推杯换盏。
酒过三巡,杨虎臣有些醉意,话语开始有些不连贯。张大山趁机询问道:“杨哥,你现在在哪里混?”杨虎臣回答:“一直在圈头村。”张大山一脸讥笑:“那里是八路的天下,你一定是八路吧?”杨虎臣一时口快:“我虽然不是八路,但我是八路的交通员。”
这一句话让张大山眼前一亮,原本只是想从杨虎臣口中套点消息,现在却得知他是八路军的重要人员。张大山急忙把这一信息报告给了日军。得知消息后,日军开始谋划了一出计策。
某天,杨虎臣再次与张大山碰面,并去了一家饭馆。此时,一个乞丐模样的女子走到桌前,伸出脏兮兮的碗,眼神里透露着求助。杨虎臣不自觉地打量了一下她,这名女子身材瘦削,面容较为清秀,尽管衣衫破旧,皮肤并不黝黑。杨虎臣毕竟是单身汉,看到这个年轻女子,自然多看了几眼。张大山看出了杨虎臣的心思,于是笑着建议:“大哥,不如把这乞丐带回家当个老婆,做点好事,何乐而不为?”杨虎臣心动了,考虑到自己单身,又想照顾母亲,不妨就将她带回家。于是他答应了。
之后,杨虎臣将女子带回家。由于他是八路军的成员,村民们也没有反对。大家纷纷祝福他,女八路方武特地送去了新被褥和衣服。当杨虎臣为女子换上干净衣服、洗净脸庞时,他震惊了:原来这女子并非乞丐,面容姣好,气质迷人。
这时,这名女子向杨虎臣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她并非真的是哑巴,而是装的。她原是富家小姐,因家中遭遇变故才沦为流浪乞丐。女子看着杨虎臣,轻声道:“既然我已经把一切交给了你,你便是我的丈夫,但我不愿过贫困的日子。” 杨虎臣一时沉默。女子继续说道:“你有发财的机会,我能帮你。”
杨虎臣心里一阵混乱,他纠结万分,不知该如何选择。女子再次劝道:“如果你愿意出卖八路的机密,皇军会给你丰厚的报酬,让你和我、母亲远走高飞。”杨虎臣最终被诱惑所迷惑,决定背叛自己,为敌人提供情报。
这时,杨虎臣怀揣着情报假装向北走,经过渡口时,他快速折返,朝着日军据点走去。当他遇到那名骑着高头大马的日本军官时,心中一动,决定将情报交给他。
就在他递交情报后,情势突然反转。原来,这位“日本军官”是八路军的连长化装而成。接下来的故事揭示了杨虎臣的叛变如何被及时发现,最终,杨虎臣因背叛革命被依法处决。
尽管他是第一次为敌人工作,且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八路军采取了严厉的措施,以雷霆手段对待叛徒。这样,日军对圈头的阴谋再次遭到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