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金银玉石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承载着一定的文化信息和内涵。黄金璀璨代表尊贵,白银温润寓意纯洁,玉石无瑕寄托美好。“琮”作为玉器的典型代表,自古便被视为祭祀天地的礼器,蕴含着“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也有庄严、祥瑞之意。直至今日,仍有不少家长为男孩取名时用“琮”字,希望孩子能如玉般温润坚毅,心怀天地,拥有不凡未来。
文物名片
主角:青玉琮
出生时间:龙山文化
尺寸:通高6.8厘米 直径8.3-8.5厘米 孔径7.1厘米 腹高3.5-3.9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在盐湖区文物宝库中,便有一件龙山文化时期的青玉琮,向世人展现了河东大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辉煌过往。
这件青玉琮通高6.8厘米,直径在8.3 - 8.5厘米之间,孔径7.1厘米,腹高3.5 - 3.9厘米,1992年由运城市公安局盐湖分局移交。它由青玉雕琢而成,表面附着岁月留下的灰褐色沁,外方内圆的造型很特别。这显然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古人对天地宇宙认知的具象化。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玉琮的形制正是“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琮身厚薄不均,且没有繁复的纹路和装饰,看似简洁质朴,却也恰恰彰显出原始艺术纯粹、大气的风格,让人感受到一种不加修饰的美。
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玉琮是极为重要的祭祀礼仪用器。当时的祭祀仪式上,玉琮可是充当着沟通天地、连接人神的关键媒介。当时社会对天地的敬畏与崇拜之情不言而喻,古人深信,借助玉琮,巫师或部落首领能够与神灵交流,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部族平安。玉琮后来不仅限于礼器,也是丧葬用器,象征着持有者的身份与地位,也进一步揭示了龙山文化时期社会阶层分化的现象。
随着时间向后的推移,礼器的功能减退,但寓意仍在,“琮”“璋”等字眼用于人名,不仅代表着权力,寓意吉祥、尊贵,更成为品德与才华的代名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而且这小小的青玉琮,也见证了河东地区龙山时期人类的生活状况。像夏县东下冯遗址、芮城县坡头遗址等,除了早期的庙底沟二期文化,晚期就属龙山文化。自古,河流两岸,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利于耕种,一直以来就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再加之,区域内有中条山的铜矿、盐池的食盐等重要资源,这件从运城出土的青玉琮,就为研究龙山文化在当地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件青玉琮,不仅让我们直观领略到4000多年前先民们精湛的制玉工艺,更引领我们深入探索古代文明的精神世界与社会结构,让那些沉睡在历史深处的故事,渐渐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
来源丨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
编辑丨杨晓瑶郭东旭 责编丨李鑫
审核丨范亚宁 监制丨卫江鹏 张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