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孔明,出生于徐州琅琊(今山东临沂),身高八尺,英俊威武。命运多舛,三岁时便失去了母亲,八岁丧父,之后一直由叔父诸葛玄抚养成长。在三国时代,他官至丞相,智勇双全,发明了诸葛亮灯、诸葛亮连弩等诸多兵器,还创造了木牛流马,成为蜀汉大军运送粮草的重要工具。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辅佐刘禅,掌管政务,权力极大,深得刘禅的信任。从这一点可见,诸葛亮的影响力和地位在蜀汉政权中不可小觑。
东汉末年,战争不断,西南边陲的巴蜀地区相对平静,避开了战乱,成为三国时期少数富庶的地区。《三国志·董和传》记载了巴蜀地区百姓的安逸生活:他们穿着华丽的衣服,享受美味佳肴,婚嫁也极为奢华。而这一片富饶的土地,为什么最终会变成百姓纷纷逃离的贫困之地呢?这一切要追溯到公元190年。
汉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崩塌,导致天下大乱。各地的军阀纷纷割据一方,争相自立为王。在公元208年,曹操率领百万大军南下,刘备与孙权联合,诸葛亮出使江东,三军在长江赤壁汇聚,策划火攻。十艘小战船装满柴草,涂上易燃膏油,以投降之名接近曹军。曹操骄傲自大,毫不怀疑。当战船点燃,火势顺风蔓延,曹军未曾准备,陷入大火的困境,战局大乱,曹操惨败。这一战不仅打破了曹魏的进攻步伐,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20年,曹丕称帝,曹魏建立。次年,刘备自立为帝,蜀汉成立。两年后,刘备去世,蜀汉政权交由刘禅继承。九年后,孙权称帝,东吴建立。为了延续刘备的遗志,复兴汉室,诸葛亮开始了艰苦的北伐之路。
228年春,曹丕去世,曹睿继位,诸葛亮认为这是一个时机,决定发动第一次北伐。曹魏毫无防备,导致南安等三郡失守,诸葛亮以胜利之姿开始了北伐。然而,曹魏名将曹真很快抵达前线,经过数场激战,蜀军大将马谡因指挥失误,最终弃军逃亡,曹魏逐步夺回失地,第一次北伐失败。
冬季,诸葛亮再次出兵北伐,围困陈仓。此时,郝昭被调来守卫陈仓,凭借着出色的防守能力,他在诸葛亮面前展现出强大的应对能力。诸葛亮多次试图突破陈仓,但郝昭的防守固若金汤,蜀军损失惨重,最终诸葛亮不得不撤兵。然而,在撤退的过程中,蜀军成功设伏,击败了追击的敌军,展现出不屈的战斗精神。
229年,诸葛亮再次北伐,此次战果显著。他派遣部队攻打武都与阴平,敌军得知蜀汉大军逼近,急忙撤退,诸葛亮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抵抗便成功占领了这两个郡。
231年,诸葛亮进行第四次北伐,主要攻击祁山。他利用自己发明的木牛流马运送粮草,缓解了蜀军的后勤压力。曹魏的名将司马懿因健康问题未能及时赶到前线,虽然蜀军在麦田等地遭遇了困境,但诸葛亮依然坚持攻势。然而,由于粮草不足,司马懿也开始稳住局面,并多次回击蜀军。
两军对峙许久,诸葛亮再次陷入困境。最终,他撤回主力并集中力量于卤城,进行休整。司马懿则不断调集粮草,试图形成包围之势。诸葛亮灵活应对,采用三路作战策略,最终击败了司马懿的主力。尽管如此,因粮草问题和刘禅的撤兵命令,诸葛亮不得不放弃这次攻势。
234年,诸葛亮发动了最后一次北伐。由于之前的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粮草短缺,这次他在渭水地区开始粮食生产和储备。然而,这场战斗最终以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而告终。蜀军隐藏了诸葛亮的死讯,悄悄撤兵,北伐计划彻底失败。
诸葛亮一生背负着重任,忠诚于刘备遗志,辅佐刘禅,致力于复兴汉室。他的五次北伐战役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尤其是巴蜀地区,经过七年的战争,百姓的生活愈加贫困。曾经富饶的巴蜀,因大量征调兵员和资源,最终成为了一个贫困的地区,百姓纷纷离乡,寻找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