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一大户人家正妻和小妾的合影。
从照片上可以看出,两人的年龄悬殊很大,右边正妻要比左边小妾的年龄大很多,正妻身材高大,端庄大气,很有当家主妇的风范。
左边的小妾容貌清秀,美艳绝伦,即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也是个十足的美人一枚。但是,从气质上来看,和正妻相比少了一份端庄持重。
虽然两人一起合影,看起来其乐融融,但是在古代的大户人家,妻妾的地位其实是有着云泥之别。
中国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成年男子可以娶若干个小妾,但是正妻只有一个,男子娶正妻的时候需要三媒六聘,婚聘之礼繁琐隆重,这代表了男人对娶进门的妻子的尊重和认可。
而男人纳妾大多是为了传宗接代或者为了自己取乐,因此进门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仪式,因为她的身份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妾,不必讲究门当户对或是贤良淑德,只要身体健康,相貌俊秀就行。
就像古语所说一样:“娶妻重德行,纳妾看容貌”。
从婚聘之礼的重视程度就可以看出,庄重和随意的区别,这也是正妻和小妾地位的差异体现,正妻一般家庭出身和男方家是门当户对,嫁进来以后就是家中的女主人,要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还要做好当家主妇和贤内助,身份最高,角色也最多。
而小妾一般来自于下层社会,有些是贫苦人家卖给地主的,还有些本来是女佣人引起男方兴趣而被收房,还有些青楼女子也容易成为小妾,这种出身的差异,使得小妾在家族中的地位只是比丫鬟略高一等。
古代大户人家都有宗祠,只有正妻死后的牌位才有资格进入丈夫家的宗祠,接受后世子孙的祭拜,而妾无论多么受宠都是没有资格的。
正妻有权处罚和管教丈夫的小妾,还有发卖妾的权力,小妾如果冒犯正妻,正妻可以将她从家里赶走或者卖掉,因此,在古代,很少会有妾室和正妻作对。
正妻所生的孩子是嫡子,是名正言顺的家业继承人,而小妾所生的孩子是庶出,一般不会成为家业的继承人,同时小妾所生的孩子只能称呼正妻为母亲,称呼小妾为庶母。
而且,小妾在家中地位的高低一般取决于正妻的态度,有时候如果正妻鼓励丈夫纳妾,小妾就会受到较多的包容并且过得很愉快。
然而,更多的情况则是正妻对小妾时常心怀嫉妒,比如正妻可以穿大红,小妾只能穿粉红,正妻坐着,小妾得站着,小妾必须每天给正妻请安等。
这种情况下,小妾就跟受气的小媳妇一样,在大宅院里每天生活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总之,虽然正妻和小妾嫁给了同一个男人,但是小妾并不被视作男人的妻子,无论生前还是死后,得到的待遇和尊重程度都和正妻有着云泥之别。
这也是古代那些有骨气的穷苦女子宁可嫁给穷人为妻,也不嫁给豪门为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