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区博物馆馆藏精品(一百二十五)——东周陶盖鼎
创始人
2025-09-08 13:32:59
0

司马迁在《史记》曾记载:“舜耕历山,耕者让畔;舜渔雷泽,渔者让渊;舜陶河滨,器不苦窳。”自舜帝带领有虞部族在河东这片热土上,利用黄河优质胶泥烧制出了精良的生活器皿,不仅开创了中国陶瓷手工制造业的先河,还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璀璨的陶器文化。盐湖区博物馆珍藏的东周陶盖鼎,作为黄河文明与河东文明的实物见证,其泥质灰陶的质朴肌理间,流淌着两千年前工匠的智慧与人们生活的温情。

文物名片

主角:东周陶盖鼎

出生时间:东周

尺寸:通高17厘米 口径17.8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从形制上来看,这件东周陶盖鼎通高17厘米,口径17.8厘米,由灰陶制成,深鼓腹,大小适中,整体造型规整而端庄。从鼎盖往下细细观赏,微微隆起的鼎盖上均匀分布着三个钮,这三个钮不仅让人们在烹煮食物时方便拿取鼎盖,也起到了一定的艺术点缀作用,使原本单调的鼎盖有了错落有致的视觉层次。鼎身则采用子母口设计,这种设计保证了鼎盖与鼎身闭合时的紧密性,能够有效防止热量散失和灰尘落入。鼎的双附耳外侈,线条流畅自然,像小兽举起的双手,给人一种灵动之感,双附耳的设计不仅方便了人们在搬运时抓握,而且从造型上看,打破了鼎身的厚重感,使整体更具轻盈之态。底部的三兽面足则以一己之力稳稳地支撑起整个鼎身,兽面的雕刻虽简约却生动,处处彰显力量感,使陶盖鼎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稳定感。

泥质灰陶的选用也绝非偶然,这种源自黄河故道的天然馈赠,经过河东工匠们精心淘洗、揉捏,脱胎换骨为可塑之材,拉坯、修整、入窑淬炼……最后制成这件精美规整的陶盖鼎。而三兽面足上若隐若现的线条,则是工匠采用平雕与阴线刻结合的技法,以刀锋为笔,在小小的兽面轮廓内,雕刻出小兽的眉骨、眼眶与鼻梁。这种以几何造型诠释神灵意象的美学理念,集中体现了河东地区尚朴求真的文化性格。

从使用的烹饪器具到象征身份地位、文明秩序的礼器,从舜帝河滨制陶的远古传说到东周时期陶盖鼎的精工细作,河东制陶史恰似一部微观文明史,向后人诉说着古时这片热土上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文明礼制。今天,夏县辕村遗址、闻喜县上郭古城与邱家庄墓地等考古遗址中陶器的发现与挖掘,让我们在一件件陶器中窥见过去人们的生活一角;考古学者运用智能技术,为这些见证历史的构建数字档案;非遗传承人也在以陶鼎为原型,开发多样的文创产品……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文化传承,使这些沉睡千年的礼器,再次融入现代生活场景,完成从祭祀礼器到生活美学载体的文化转译。

当晨光穿透博物馆的玻璃窗,这件东周陶盖鼎周身泛起温润光泽。那经过烈火洗礼的灰陶质感,恰似先民智慧凝固的琥珀;兽面足上残存的雕刻痕迹,宛如文明长河泛起的涟漪。这件承载着黄河文明基因的礼器,正以静默却有力的方式向我们昭示:真正的文化遗产,从不因岁月侵蚀而褪色,反而在代际传承中绽放永恒的光芒。

来源丨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

编辑丨杨晓瑶郭东旭 责编丨李鑫

审核丨范亚宁 监制丨卫江鹏 张文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霍... 封狼居胥,这位一代猛将,纵使英勇无敌,最终却未能抵挡命运的捉弄,英年早逝。霍去病的整个人生,几乎是为...
原创 曾... 曾国藩的三大错误:智慧与警醒 曾国藩,清朝末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以其过人的政治眼光和深邃...
原创 非... 在大航海时代的兴起后,非洲迅速成为了欧洲殖民者争夺的焦点之一。作为通往好望角和进一步通向东方的关键中...
原创 赵... “干得好啊!干得好啊!” 在昏暗的屋子里,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对着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发出了这样的叫喊...
盐湖区博物馆馆藏精品(一百二十... 自古以来,金银玉石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承载着一定的文化信息和内涵。黄金璀璨代表尊贵,白银温润寓意纯洁...
原创 中... 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受欢迎程度不言而喻。当地人甚至称中国企业为“大救星”,表示:“任何时候我都愿意为中国...
原创 梁...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期间,彭总做了一件特别的事情。 不仅如此,在给38军发电报时,他用了“万岁”这样...
原创 1... 1991年末,苏联这座屹立近七十年的红色巨擘骤然崩塌,不仅重塑了全球地缘政治版图,还遗留下一笔高达1...
原创 志... 作者:武陟东旭 “师长,彭总是不是发昏了?” 1950年11月5日,39军115师的师长王良太接到...
原创 清... 在晚清的盛世京城中,隐藏着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秘密。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城市背后,究竟掩藏着怎样的官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