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阅读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您参与讨论与分享,还会让您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参与感,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假如先秦时期有微博的超话功能,那么“九州”必定能在其中凸显光彩,而云南,作为梁州的“命中注定”,无疑是热议话题的中心。可想而知,早在古代云南就如同一个四海为家的“独行侠”,在各大势力的边缘游荡,享受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小确幸”。可是,随着明朝的崛起,这位潇洒的“独行侠”瞬间成了朱元璋的“忠实追随者”。
当秦始皇完成六国统一后,不禁心想:“云南这片土地,绝不能不纳入我的统治之下。”于是,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基建狂魔”便下令开凿了五尺道,将云南与中原紧密连接。对于云南而言,五尺道犹如一条“现代高速公路”,使得滇王不禁感慨:“秦始皇这位豪杰果然气势非凡,手笔了得,我对此无比佩服!”
然而在那个时代,云南的地位更像是中央王朝的一个“远房亲戚”,时不时地会显露出些小情绪,颇具个性。进入汉朝,汉武帝一挥手便设立了益州郡,滇王才无奈地献上王印,低头称臣。不过,山高路远,云南偶尔也有自己的倔强与小心思。
中央对云南的统治力度时而如同Wi-Fi信号,越远便越显得微弱。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算得上是对云南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敲打”。然而一旦三国时期结束,云南又慢慢恢复了自己的“小动作”。
晋朝时期,云南地方势力逐渐崭露头角,而在南北朝时期,爨氏家族在云南的影响力更是如日中天,尽管表面上仍向中央王朝效忠,实际上,云南的事务几乎都由他们自行决定。
到了元朝,云南终于被正式纳入中央的“大家庭”,但依旧是不乖的小叛逆,不断测试中央的“容忍底线”。直到明朝朱元璋登基之后,云南才走上了全新的“历史剧本”。这位从平民逆袭的皇帝并非甘于平庸,他迅速派遣傅友德、蓝玉、沐英等强将,牢牢地将云南攥在手中。这不仅仅是投其所好,更是“硬核圈粉”,彻底实现掌控。
朱元璋的用人之道也相当高明,他将沐英派往云南,使沐家迅速崛起为“地方大V”,牢牢稳住了云南的局势。在经济方面,朱元璋可谓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在云南开矿,犹如掀起了一场“淘金热潮”。有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自然不可能忽视文化的传承与提升。因此,他将儒学引入云南,仿佛在云南开办了一场“百家讲坛”,让云南的朋友们学习到“仁义礼智信”,自然而然就更加增进了“九州”间的友情,毕竟我们都是先师的弟子。
本文为“洞鉴历史”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