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军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设立的首个军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这个军区由聂荣臻所创立,持续存在了长达11年,为华北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晋察冀军区的最高行政机构是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历史上共产生了两任主任,其中宋邵文的任期最长。本文将介绍一些在聂荣臻创建晋察冀军区时担任边区委员的重要人物。
第一位是陈守中,河北阜平人,原晋察冀军区的组织部长。陈守中早年在河北工委工作,曾参与阜平地区的地下革命活动,历任阜平第三地委书记、灵寿县委书记等职务。随着他在党内的升迁,陈守中逐渐成为晋察冀军区的骨干力量。1938年,他被调入军区,开始从事边区的群众工作,成为晋察冀的核心人物之一。1948年,晋察冀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组建了华北军区,聂荣臻提携他担任华北中央局党校副教育长和华北工业部副部长,地位逐渐上升。2006年,陈守中因病在太原逝世,享年94岁。
第二位是赵修,河北井陉人,1938年投身革命。赵修从井陉县抗日游击队的创始人逐步成长为晋察冀军区的重要人物。他曾任中共五台县区委书记、寿阳县委书记、襄阳地委第一书记等职务,并在晋察冀军区中担任第二地委书记。抗战结束后,他继续为党组织效力,1983年当选为中共吉林省省长。1992年,赵修因病去世,享年71岁。
第三位是郝平南,河北灵寿人,原晋察冀边区第十一地委的组织部长。他曾在灵寿县担任组织部长,后任宁晋县县长及内蒙古分局组织处处长等职。郝平南在新闻编辑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建国后担任了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2012年,他因病去世,享年92岁。
第四位是范儒生,山西定襄人,曾任定襄县委副书记、晋察冀二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他在晋察冀军区担任政工代表,是军区政治工作的骨干。随着晋察冀军区改为华北军区,范儒生担任了中共北京市和天津市委书记等重要职务。1978年,他当选为中央纪委委员。1984年,范儒生因病去世,享年71岁。
第五位是马信,河北宣化人,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马信是宣化县回民的领袖,晋察冀军区成立时,他担任中共龙华县教育科长,对军区的扩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解放后,马信继续在党内工作,并曾在热河省担任公路局局长等职务。1999年,马信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
第六位是林接标,福建长汀人,参与了闽西根据地的创建。他曾在红军总供给部、八路军晋东北游击司令部等多个单位任职,抗战时期表现突出。晋察冀军区成立时,他担任了组织部副部长,并在1955年当选为华北军区防空部队政委。1989年,他因病去世,享年75岁。
第七位是邱岗,辽宁阜新人。邱岗在抗战时期长期负责晋察冀边区的宣传工作,之后他担任了华北军区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宣传职务。1964年,他晋升为少将,并继续在党内担任重要职务。1988年,邱岗因病去世,享年75岁。
最后一位是厉男,黑龙江呼兰人,曾任中共晋察冀军区第三地委书记、晋察冀军区游击军政治部主任等职。他在黑龙江解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辽沈战役后担任了东北公安军副司令员等职。1983年,厉男因病去世,享年67岁。
这八位英雄人物都是晋察冀军区的行政委员,他们为了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永远值得人民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