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伯利亚辽阔的冻土上,生息着各类民族。尽管现今这些民族都归属在俄罗斯联邦的管辖之下,但每个西伯利亚的民族仍旧保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与传统生活方式。尤其是在西伯利亚的严寒大地上,雅库特族无疑是人口相对较多的一个民族,然而即使如此,他们的总人数也仅有不到一百万。
雅库特人生活的自治共和国位于俄罗斯联邦的远东东北部,紧邻哈巴罗夫斯克和赤塔,南面则是阿穆尔。这个地区总面积达到了310万平方公里,尽管如此庞大的土地面积,这里的人口数量却显得非常稀少。整个地区约有一百万居民,相当于每人分到三平方公里的土地。对比之下,中国很多县城人口都远超百万。而在这个辽阔的自治共和国中,雅库特人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民族,但其人口却仅有三十多万。也就是说,雅库特人的实际人口还不到百万。
除了雅库特人和俄罗斯人外,萨哈(雅库特)自治共和国还居住着不少其他民族,如乌克兰人、楚克奇人、埃文基人等。在苏联时期,这里的居民曾一度突破百万,1989年时的总人口为103万。然而,自苏联解体至今,萨哈(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人口不仅未见增长,反而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了多种复杂的原因,首先便是萨哈(雅库特)独特的自然环境。
该地区位于北极圈内,是典型的永久冻土带。每年的1月,萨哈(雅库特)自治共和国进入最寒冷的时节,月平均气温常常低至零下31度至50度。即便是7月的夏季,气温也仅能维持在18度至19度之间。可以说,这里的气候大部分时间对人类居住极为不友好,严寒已成为这片土地最显著的特点。然而,严寒并非唯一挑战,萨哈(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年降水量仅为140到280毫米,意味着这里不仅寒冷,干旱问题也同样突出。
这样严酷的自然条件极为不利于农业发展,粮食短缺成为了限制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萨哈(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约有70万人生活在城市中,而其大部分土地被广袤的森林覆盖,开发难度极大。历史上,这里曾是俄罗斯帝国流放犯人的地点,足见这片土地从未被视为理想的居住地。尽管如此,萨哈(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出生率一直较高。即便在2010年,出生率仍保持在16.8%,远高于俄罗斯联邦的平均水平,且在远东地区名列前茅。
然而,高出生率并未能转化为人口的显著增长,原因之一便是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俄罗斯的婴儿死亡率在2009年为8%,而远东地区则高达10%。当地人口的结构颇为独特,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且老龄化程度低。恶劣的自然环境是造成这种人口特征的根本原因之一。此外,自苏联解体后,萨哈(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死亡率更为上升。
在苏联时期,萨哈(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人口增长尚算平稳,甚至一度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然而,时至今日,人口流失成为了普遍现象。地方的自然资源开发曾在苏联时期吸引了大量移民前来,但随着苏联解体,许多企业破产,城市基础设施出现问题,导致大量人口选择离开,特别是回到经济较为发达的欧洲地区。
1989年,萨哈(雅库特)自治共和国下辖32个区、3个自治共和国市、7个区市、67个城镇和316个苏维埃村。如今,虽然这些较大城镇和中小型城镇大多数仍然保留,但许多村庄已不复存在。苏联时期,尽管萨哈(雅库特)的自然环境十分严苛,农牧业依旧能够维持生计。当地种植了适应干旱的作物,如马铃薯、小麦、大麦和燕麦等,虽产量不高但仍足够支撑一部分人口。
但在苏联解体后,农民失去了政府的补贴,农业生产开始萎缩,粮食短缺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一变化直接导致了出生率的下降,尽管这种情况未持续太久。大多数雅库特人仍然从事农牧业工作,这也缓解了一部分粮食不足的局面。
萨哈(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许多居民则依赖于矿业企业的存在,许多人曾在矿场工作,若矿业生产遇到问题,他们自然也会选择离开。这一现象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该地区经济的脆弱性,而经济问题始终是制约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尽管如此,萨哈(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自然资源尤为丰富,尤其是金矿和钻石矿。同时,由于苏联时期的基础设施建设,该地区的经济仍有一定的基础,居民有能力发展旅游业等产业。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步回升,萨哈(雅库特)自治共和国在金矿与旅游业的带动下,经济前景似乎有所改善,人口也有可能逐渐恢复增长。
然而,尽管萨哈(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经济在改善,俄罗斯联邦的整体福利水平已远不如苏联时代。当今,来此务工的外地人虽然能够获得较高的薪水,但大多数人选择回到经济更发达的地区,并不会长期定居。因此,若想实现真正的人口增长,萨哈(雅库特)自治共和国仍需依靠本土的雅库特人来稳定和发展。
在现今的俄罗斯,萨哈(雅库特)自治共和国依然是出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政府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补助,虽然人口流动性较大,但出生率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此外,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逐渐发展的基础设施,萨哈(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经济状况相较其他地区较好,未来的人口增长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