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金兀术的后代,居住在今天河南省鹿邑县的11个村落里,这些村民自称“完颜部落”。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世世代代辛勤劳作,已经在这里生活了数百年。几百年来,他们默默守护着女真完颜氏的传统信仰,始终保持着与岳飞相关的忌讳。他们不仅绝不接触涉及岳飞的小说、戏剧或影视剧,也严格遵守祖先留下的传统:不与同姓同族的人通婚,尤其是与岳姓人绝不通婚。与此同时,他们依然保持着对完颜氏祖先的崇敬,按照女真完颜氏的传统,马、狗和喜鹊都被视为神灵,倍加尊重。
这些完颜氏的后人继承了金兀术的优良品格:直率、崇文尚武。他们的历史与岳飞有着紧密的联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刘兰芳所播讲的评书《岳飞传》成为热播剧,岳飞与金兀术成为广为人知的历史人物。几百年前,岳飞与金兀术曾是生死对头,互为敌人。如今,曾经敌对的两人的后代关系如何?
金兀术,原名完颜宗弼。这个名字来源于清代小说家钱彩的《说岳全传》。由于该小说广为流传,尤其是在刘兰芳讲述《岳飞传》时依然使用“金兀术”这一称呼,使得完颜宗弼的原名被鲜少人知晓,反而是“金兀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金字代表着“金朝”,完颜宗弼是金朝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是金朝的开国功臣;“兀术”则是完颜宗弼的女真名。完颜宗弼是金朝的“兀术”,即金朝的完颜宗弼。
完颜氏原本是生女真中的一个部落,直到阿骨打领导下的完颜氏统一了生女真各部,最终建立了金朝。完颜阿骨打成为金朝的开国皇帝后,完颜氏自然成为了皇族的姓氏。随着汉文化的影响,金朝的皇族和宗室贵族开始有了汉名和女真名两种名字,女真名是小名,而汉名则是正式的大名。金太祖阿骨打的汉名是完颜旻,完颜宗弼的汉名则是兀术。如今,说起金兀术,几乎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岳飞,反之亦然。
根据史书记载,金兀术与岳飞的直接交锋发生在金兀术占领建康之后。1130年4月,金兀术攻占建康(今南京),岳飞设伏牛首山,夜间派百人穿黑衣混入金军营中,扰乱金军。金兵在惊慌中自相攻击,形势混乱。1129年,金兀术占领建康府后,宋高宗赵构感到极度紧张,立即逃往杭州。而金兀术则迅速追击,直到杭州附近,宋高宗再次逃往越州,金军紧随其后。在接下来的几场追逐中,金兀术不断逼近宋高宗,直到他最终逃至明州(今宁波)和昌国(今舟山定海)一带。
与此同时,岳飞的部队在金军后方采取了突然袭击的策略。岳飞派遣将领刘经带领千人夜袭溧阳,金军毫无准备,溧阳被攻陷。此后,岳飞亲自率军继续展开攻势,六战皆胜,打得金军狼狈逃窜。金兀术追击赵构长达三百里,但未能获得任何成果,最终被迫撤退。在撤退时,金兀术下令大肆烧杀抢掠,临安古城因此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撤退的金军在经过常州时,遭遇岳飞的部队阻击。岳飞连战连胜,擒获了包括女真少主孛堇等十一名重要人质。常州战役大大提升了岳飞在南宋朝廷中的威名,也让宋军对抗金的决心更加坚定。此后,岳飞与韩世忠联手,继续牵制金军,力求收复失地。金兀术部队在南宋两位名将的联合打击下,不得不撤退。
随着时间推移,岳飞的战功越来越显赫,尤其是在金兀术统治下的金朝,岳飞的军事才能被彻底认识。1134年,金兀术和伪齐军联手,试图夺回襄阳六郡,但岳飞迅速收复失地,南宋也开始逐渐恢复部分失土。
在此后的战斗中,金兀术依然屡屡受挫,尤其在岳飞和韩世忠的联合抵抗下,金军屡次遭遇惨败。1139年,金兀术尽管在征服河南陕西后大获全胜,但对淮南的进攻却被岳飞等名将猛烈反击。1140年,金兀术在攻占河南、陕西后,试图扩展势力至淮南,但依然未能突破宋军的防线。
接下来,金兀术再次发起进攻,但此时宋朝的气氛变得复杂。宋高宗被秦桧等权臣的压力所左右,岳飞最终不得不接受撤军命令。尽管岳飞拒绝执行这一命令,但最终仍被迫取消北伐计划,最终导致了他在岳飞无望北伐的过程中受到极大限制。金兀术继续对南宋施压,而在岳飞被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后,金朝继续其扩张计划。
尽管如此,金兀术的后人依然传承至今,在今天的河南、安徽、甘肃等地,仍然有他们的后代生活。金兀术的后人不仅保留了许多传统,还逐渐适应了新时代的变化。1992年,完颜三永和一位岳姓女子结婚,打破了“不能与岳姓通婚”的族规,这一历史上的一次突破也象征着过去的种种传统的改变。而今天,金兀术的后人不仅依旧记得金朝的荣光,也深知那段历史带来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