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基于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基础,南方八省的游击部队被整编成了新四军。新四军的首任军长由叶挺担任,而副军长兼政委则是项英。然而,命运的无常使得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皖南事变,导致新四军军长叶挺被软禁,副军长兼政委项英则在叛徒的刀下丧命。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人物,同样是新四军的高级将领,他的名字是周子昆。周子昆曾担任新四军的副参谋长和教导总队总队长等职务,值得一提的是,他也在皖南事变中英勇牺牲。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周子昆的革命经历。
周子昆出生在1901年,广西桂林市的一个中学教师家庭。少年时代的周子昆,立志投身于国家的未来与革命。最初,他在桂军刘震寰部担任号兵,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升职为上士、事务长、排长等职务,积累了宝贵的军旅经验。1925年,周子昆怀抱革命理想,投身革命事业,加入了孙中山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并成为一名班长。
同年10月,周子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当铁甲车队改编为叶挺独立团时,周子昆被任命为二营四连的排长。1926年,跟随叶挺独立团参与北伐战争,在汀泗桥、贺胜桥及武昌等战斗中,他展现了非凡的战斗力与英勇。
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没有打击周子昆的革命决心。之后,他积极参与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频繁转战于闽赣粤湘边界,并于1928年登上井冈山,参与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在此期间,周子昆担任了红四军教导队副队长等职务。
随着红四军的撤离井冈山,周子昆参与了中央根据地的一系列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周子昆随同中央红军主力参加了艰苦卓绝的长征。在长征的初期,周子昆担任红九军团第二十二师师长,负责掩护主力部队。然而,由于博古与李德的错误指挥,红军在湘江一战中损失惨重。李德一度准备拿周子昆“开刀”,幸亏毛泽东为他挺身而出,才使周子昆得以幸免。
遵义会议后,博古与李德被免去军事指挥职务,红军的指挥逐渐恢复正常,周子昆也因此重新投入到战斗中,担任了红五军团副参谋长。在这一阶段,周子昆表现英勇,特别是在二占遵义、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等战斗中,为红军的长征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为了加强红四方面军的建设,红一方面军派遣了一批干部,其中包括周子昆。到达红四方面军后,周子昆被任命为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科长,并积极参与了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支持红军北上,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南下路线。
1936年秋天,周子昆随红军完成了艰苦卓绝的长征,随即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7年12月,周子昆被派往新四军,担任副参谋长,与叶挺、项英共同组建新四军。此后,周子昆还担任了新四军教导总队总队长等职务,成为新四军的核心将领之一。
在新四军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周子昆始终秉持严谨的军事理念,注重部队建设和军官的教育与训练。这使得新四军的战斗力大幅提升,为后续在苏南、皖中、皖东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然而,1941年,在皖南事变爆发时,周子昆与项英在突围过程中,被迫躲进了蜜蜂洞这个偏僻的山洞。凌晨时分,叛徒刘厚总闯入洞内持枪将周子昆和项英杀害,并抢走了新四军的财物。周子昆英年早逝,年仅40岁,他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