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通常给世人的印象是一个以残暴统治著称的朝代。然而,明太祖朱元璋却曾说过一句话:“元朝是以宽失天下”,这是什么意思呢?
事实上,元朝仅在短短98年的历史中,便经历了十几位皇帝的更替,其中在后宫掌控政权的皇后便多达11位之多。表面上看似是“垂帘听政”,但她们实际上拥有拍板决策的权力。皇帝的宽容甚至无能,使得这些皇后逐渐在朝政中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此外,由于皇室常常与臣子的女儿结为联姻,这使得前朝的后宫和朝廷官员相互勾结,扰乱了政局。
虽然元朝的统治对百姓和外族确实残忍,但最终摧毁元朝的,正是其帝后。
——·皇后是如何干政的·——
这些皇后通过直接发布有关国事的命令、替换高官等方式,逐步扩大了自己在政权中的控制力。缺乏一次重要的忽里勒台大会,导致皇后在摄政期间能够操控政事,甚至根据个人喜好报复那些曾经得罪过她们的人。就如太宗时期,脱列哥那哈敦在摄政时便采取了这种手段,她用权力处理政事,致使国家发生动荡。
再比如,裕宗后伯蓝皇后在忽必烈去世后的统治过程中,她通过阊阁真哈敦的主持,迅速掌控了重要国事,直至新皇帝铁穆耳登基。与此类似,元朝的后宫和朝廷经历了多次由皇后主导的政变与权力更替。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元朝缺乏稳定的帝位继承制度,给了这些皇后较大空间来干政,甚至直接参与了皇帝的选立。
例如,睿宗后唆得禾帖尼便利用自己的力量,成功推动了从窝拥台系到拖需系的帝位转移。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铁穆耳即位期间,他的母亲阔阁真在其登基之前主持了政事,并最终确保了权力的顺利过渡。
尽管元朝的制度发生了变化,但皇后始终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在忽里勒台制度的初期,她们通过巧妙的手段干预甚至操控了皇帝的选立。
——·皇后干政的常见特征·——
元朝后期的皇后干政,尤其是如成宗卜鲁罕皇后、顺帝完者忽都皇后等,往往在朝廷内没有强大的支持者时,却依靠宦官和亲王等人物的帮助,掌握了朝政。特别是皇太后通过他们的儿子或者侍从将自己对政事的意图传达给朝廷,这种现象成为了元朝后期政坛的重要特征。
——·皇后为何频繁干政·——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与蒙古社会的文化背景紧密相关。元朝的政权基础与蒙古传统的母系社会有着深刻的联系。蒙古妇女在家中通常拥有较高的权力,这种文化背景使得元代的女性在朝廷中也能发挥较强的政治影响力。蒙古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和参与政治的传统,促使她们逐渐在国家政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元朝后期,皇后们逐渐将个人喜好和权力欲望推向极限,这导致了政局的混乱与元朝的灭亡。元朝后期,特别是皇太后和皇帝之间的权力斗争,使得政局越来越动荡,而这些问题也最终导致了元朝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