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西路军正式成立。西路军成立后,迅速渡过黄河,进入了河西走廊展开作战。然而,在这场作战过程中,西路军遇到了许多困难与挫折。到1937年3月,经过石窝山会议后,西路军的残余部队分为三个支队试图突围,最终,只有左支队成功突围并顺利到达新疆。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正是当年跟随西路军余部突围的红军之一,他的名字是刘善福。遗憾的是,在突围的过程中,刘善福不幸被敌军俘虏,并被迫做苦工。那么,刘善福的身上有哪些感人的故事?他后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
刘善福于1915年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幼时,他就失去了双亲,由祖母一手抚养,艰难度日。1928年,六安地区的农民协会在我党的组织下开展了减租减息和抗租斗争,刘善福积极参与了这一运动,投身到了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
1930年,刘善福加入了共青团,次年,年仅16岁的他便加入了六安红军游击师,并参与了六霍苏区的战斗,投身于当地的革命斗争。1932年,刘善福所在的部队被编入红二十五军,参与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1932年10月,红二十五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转移到川陕一带,刘善福继续在战斗中不断磨练自己。
在川陕根据地的建设过程中,刘善福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军事才能屡次负伤,但他始终没有退缩,逐步成长为红四方面军的一名优秀指战员。在川陕根据地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刘善福已经成为一名出色的连长,指挥部队英勇作战,屡立战功。
1935年5月,刘善福跟随红四方面军踏上了长征。经过艰难的跋涉,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会师后,刘善福被调到红三十军司令部,担任通信连连长。之后,刘善福与红四方面军一同南下再北上,历经艰险终于抵达甘肃会宁,亲眼见证了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刘善福参加了西路军,并随部队进入了河西走廊展开战斗。然而,西路军在此期间遭遇了巨大的挫折,特别是在石窝山会议后,西路军被迫分成三个支队进行突围。在突围过程中,刘善福不幸被敌军俘虏。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刘善福坚贞不屈,只承认自己是普通的红军战士,没有泄露任何组织的机密。
被俘后,刘善福被迫做苦工,长时间在兰州附近修筑兰新公路,持续了超过三个月。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两党合作关系的建立,刘善福最终得到了组织的营救,恢复了自由。恢复自由后,刘善福投身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斗争中,参与了大量战斗,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并见证了革命的最终胜利与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刘善福继续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1949年11月,他率部参与了广西战役,并继续在两广地区参与剿匪工作,投身于巩固新生政权的任务。1955年,刘善福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他从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后,被调任湖南,担任47军副军长等职务。
1961年,刘善福晋升为少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时授予的“55式军衔”在短短十年内授予了不少开国少将,因此刘善福也成为了其中之一。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刘善福被任命为湖南省革委会副主任。在此期间,他尽力维持生产秩序,团结干部群众,并通过减少“四人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为稳定湖南的社会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1973年,刘善福因病不幸去世,享年58岁。他的离世标志着一位革命英雄的谢幕,但他为党和人民做出的贡献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