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廉颇打造三道防线顶住秦国的攻势,可赵王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创始人
2025-09-08 00:32:32
0

大家好,我是小步。

《七雄归一系列》21呈上。

关于长平之战的持续时间,目前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些学者认为战争持续了整整三年,而另一些则认为只打了一年,甚至有观点称其仅仅在半年内便已决出胜负。关于秦赵双方参战人数的不同版本也不少,每个版本都有自己的依据。

小步不打算在这里讨论谁对谁错,只能选择一个版本来讨论。本文采纳了大家比较熟悉的版本:秦军60万人,赵军45万人,战斗时间定为“三年说”,即从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

我将长平之战分成四个阶段来分析。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长平之战的直接起因基本上是确定的:那就是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占了韩国的野王,这一事件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

首先来看一下地图。

多年来,秦国的强势压迫让七雄之一的韩国已经四分五裂。韩国的领土几乎被削减得面目全非,其国土形状十分奇特,像个哑铃,主体位于黄河以南,新郑为都,而上党则位于黄河以北。这个奇怪的地形,显然不利于防守,一旦遭遇进攻,无论是谁都难以守住。因此,当秦国占领野王之后,彻底将韩国的领土一分为二,使得其两部分无法有效联系。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道:“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

韩桓惠王看到局势已经无法挽回,意识到上党必定无法保住,便急忙派人去秦国谢罪,主动提出将上党交给秦国。

本来,秦韩之间已经有了协议,秦国准备确认收货,没想到此时突然发生了变故。

上党郡守冯亭,这位坚决反对将上党交给秦国的男子汉,开始策划自己的打算。他与当地百姓商量:如果上党送给秦国,韩国老百姓将来无论如何都没有好下场。不如将上党送给赵国,毕竟赵国强大,有能力对抗秦国。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载:“其守冯亭与民谋曰:‘郑道已绝,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

这时,赵国开始酝酿应对之策。赵孝成王得知消息后,立即召集平阳君和平原君商议:是否接受上党这一意外的“礼物”?

两位大佬的意见截然相反。平阳君认为,接受上党不过是引火烧身,冯亭有个人图谋,若将上党交给赵国,秦国必然怒火中烧,直接发动战争。平原君则觉得,眼下时机难得,上党17座城池,零元购,岂能错过!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平阳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祸大于所得。’平原君曰:‘无故得一郡,受之便。’”

赵孝成王权衡再三,最终决定接受上党,并派遣廉颇驻守长平,为防万一做好准备。

但是,赵国不驻守在西边的上党,而选择了长平。

这是因为,赵国没有足够的时间快速消化上党。新领土的丈量、物资供应、官员任命、百姓安抚等工作都需要时间。如果秦国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赵国有机会稳固新领土,构建防线。而如果秦国进攻,廉颇则可以在长平坚守,确保赵国西线的安全。因此,赵孝成王的部署在当时是比较稳妥的。

而秦国方面,面对多次失败,终于决定采取更为激烈的措施。

长平之战前的二十多年,秦昭王遭遇赵国时屡屡受挫。“完璧归赵”和“渑池之盟”两次让秦国颜面尽失。尤其是“阏与之战”,秦军10万被击败,这一次上党被赵国截胡,更是让秦国的面子尽失,实打实的损失。

《史记·秦本纪》载:“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

秦国决定采取强硬措施,派遣左庶长王龁攻占上党。此举表明,秦昭王不打算轻易放过赵国对上党的“抢占”。

《史记·秦本纪》载:“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

赵国的反应也很及时,尽管上党西侧难以守住,但赵国迅速安置了上党居民,并稳固了长平防线。

至此,长平之战的第一阶段可以算是结束了。秦国占据了上党郡的西半部分,而赵国则在长平部署防线,守住了东部。此时局势似乎进入僵持状态。

但秦昭王不会轻易认输,长平之战进入了第二阶段。

王龁在攻占上党西半部之后,没有停下步伐,而是继续向东进军,目标直指长平。站在长平,准备迎接秦军攻势的便是赵国的老将廉颇。

廉颇,大家通常只记得他“负荆请罪”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形象。但实际上,廉颇并非一开始就以“老将”身份示人。

他年轻时可是赵国的猛将,屡次征战沙场,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他在赵国的征战:攻破齐国、魏国,战功赫赫,可见廉颇不仅善守,还擅长进攻。

当廉颇到达长平后,他迅速依据地形修筑了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西营垒防线,位于丹水西侧,直接面对秦军的进攻。第二道防线是丹水防线,这道防线利用丹水的地理优势,为赵军提供了坚实的屏障。第三道防线是百里石长城,这是赵国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失守,赵国的都城邯郸将面临直接威胁。

公元前260年,秦军继续向东推进,首先攻破了西营垒防线,接着,王龁发动更强的攻势,直指丹水防线。

但正如廉颇所预见,丹水防线成了秦军的一大阻碍,王龁的进攻一度受挫。

在这时,赵孝成王犯下了致命的失误。他派遣使者郑朱前往秦国议和,而不是亲自领兵出征。这一决定,最终导致了赵国失去了外援的支持。

在这一系列决策的影响下,长平之战进入了最激烈的阶段。

请关注下集。

我是小步,七雄归一系列21,同名视频系列也在更新。如果觉得不错,欢迎点赞、转发一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在您阅读此文之前,恳请您点击关注按钮,以便今后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到我发布的新文章,也能方便您进行讨论与...
三国戏英杰传:史上最烧脑武将养... 一、颠覆认知的蝴蝶效应系统 这款看似传统的战棋游戏藏着惊人的因果链设计: 在第三章"三让徐州"剧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 近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和国家机关青联决定,授予199名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授予...
开屏见“好”|百岁老兵胸前挂满...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
原创 清... 当谈到“闯关东”这一话题时,很多人并不陌生。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较大、基本属于自发性质的移民潮,它影响...
有人提出辨别佞臣的办法,为何唐... 有人提出辨别佞臣的办法,为何唐太宗李世民却不用? 今天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历史话题。有人琢磨出了辨别佞...
原创 日...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本应迎来日本天皇裕仁的审判。天皇裕仁是否应该被绞死暂且不论,...
原创 西... 1936年秋季,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后,经过军委批准,西路军正式成立。成立后,西路军在陈昌浩等指挥下...
原创 悲... 民国时期是一个充满过渡性特征的年代,传统与现代交织交融,展现出一幅错综复杂的历史画面。这一时期既有着...
原创 四... 四年了,时光的流逝并未冲淡人们对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的深切缅怀。2021 年 5 月 22 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