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步新:曾参加过新四军,后来担任中组部副部长
创始人
2025-09-08 00:32:14
0

红十军团成立于1934年,起初由红七军团与闽浙赣军区红十军合并而成。成立后的红十军团肩负着重要使命:北上抗日、创建皖浙边新苏区,并策应红一方面军长征,同时传播我党的抗日思想。然而,红十军团在北上过程中遭遇了国民党“围剿”,战局异常艰难,指挥官寻淮洲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而方志敏则因叛徒的出卖被捕。

方志敏被捕前,曾在太平县留下了一支队伍,并任命李步新为该队的负责人。李步新继承了方志敏的遗志,坚定地留在当地,继续开展游击战争,努力壮大游击队的力量,保持着革命的火种。那么,李步新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他的最终结局如何呢?

李步新,1907年出生于江西上饶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艰辛的他早早接触了社会的种种不公,这激发了他参加革命的决心。在土地革命时期,李步新积极投入到革命事业中,接触到马列主义后,深受其思想的启发。1929年,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他回到家乡积极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力量,推动了当地的革命发展。

1934年6月,红七军团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李步新也加入了这支先遣队,随队北上抗日。很快,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并,成立了红十军团,继续在党组织的指挥下北上抗敌。在寻淮洲和方志敏等人的带领下,红十军团成功创建了皖浙边新苏区,并有效缓解了中央红军长征时的压力。

然而,1934年11月,先遣队在转战皖南的过程中,在太平县谭家桥遭遇了严重的失利,部队被迫分为三路撤退。此时,李步新正与方志敏同行,方志敏当时临危授命,指派李步新留守太平县,继续开展游击战争。李步新遵循指示,坚守岗位,一边加强游击力量的发展,一边加大对党的抗日思想的宣传工作。在他的努力下,游击队伍迅速壮大,最终发展成了超过两百人的队伍,并成为后来新四军的重要力量之一。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方八省的游击部队整编为新四军,李步新被任命为皖南特委书记,协助新四军进行建设工作,并号召当地青年加入抗日队伍。皖南事变后,李步新进入了新四军第七师,担任副政委。他在此期间大力推动大生产运动,使得第七师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自给自足,成为了著名的“富七师”,并为兄弟部队提供了许多物资和支持。即使在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李步新依然活跃在华东战场,担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副政委,为部队提供后勤支援,并亲身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李步新进入华东局工作,并担任了华东局组织部副部长。由于他已经脱离了部队,未能参加1955年的授衔仪式。然而,他在华东局的工作表现出色,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1955年,他被调往中组部,担任政法干部管理处处长,并在1960年晋升为中组部副部长,开始了自己在党内组织系统中的新一轮职业生涯。

然而,时光流转,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李步新在担任中组部副部长期间受到冲击,被迫离职并遭到严重打压。身心遭受极大折磨,但李步新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地与“四人帮”及其错误做法作斗争,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操守,始终没有低头。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李步新的命运逐渐好转,1978年,他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再次担任中组部副部长,这是他第二次担任这一职务。在恢复工作后,李步新大力推进平反冤假错案、完善干部政策,为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帮助了许多受害的干部,赢得了人民的广泛赞誉。李步新晚年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北京,他在临终时特地留下遗嘱,要求丧事从简,不举行任何告别仪式。1992年,李步新因病去世,享年85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在您阅读此文之前,恳请您点击关注按钮,以便今后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到我发布的新文章,也能方便您进行讨论与...
三国戏英杰传:史上最烧脑武将养... 一、颠覆认知的蝴蝶效应系统 这款看似传统的战棋游戏藏着惊人的因果链设计: 在第三章"三让徐州"剧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 近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和国家机关青联决定,授予199名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授予...
开屏见“好”|百岁老兵胸前挂满...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
原创 清... 当谈到“闯关东”这一话题时,很多人并不陌生。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较大、基本属于自发性质的移民潮,它影响...
有人提出辨别佞臣的办法,为何唐... 有人提出辨别佞臣的办法,为何唐太宗李世民却不用? 今天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历史话题。有人琢磨出了辨别佞...
原创 日...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本应迎来日本天皇裕仁的审判。天皇裕仁是否应该被绞死暂且不论,...
原创 西... 1936年秋季,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后,经过军委批准,西路军正式成立。成立后,西路军在陈昌浩等指挥下...
原创 悲... 民国时期是一个充满过渡性特征的年代,传统与现代交织交融,展现出一幅错综复杂的历史画面。这一时期既有着...
原创 四... 四年了,时光的流逝并未冲淡人们对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的深切缅怀。2021 年 5 月 22 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