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31年,蒋介石收到川军战报:击毙共党首领恽代英!瞬间破口大骂
创始人
2025-09-07 22:34:37
0

1927年,蒋介石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共中央对此进行了强烈抗议,蒋介石的背叛行为将他彻底推向了国民革命的敌对阵营。此后,全国范围内弥漫着白色恐怖,国民党开始对工人、农民、士兵以及革命群众展开无差别的屠杀。

然而,当时的共产党力量微薄,人数较少,革命斗争经验尚显不足,且也不具备与国民党进行对抗的能力。因此,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民党横行,残忍地屠杀着同胞。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着外部的列强侵略威胁,内部则有国民党的反动势力虎视眈眈。此时,中国共产党决定于1927年8月1日发起南昌起义。

这次起义不仅是为了建立起共产党自己的革命军队,还揭露了国民党背后隐藏的野心。尽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极其不义,但它却为蒋介石奠定了他未来数十年统治中华大地的基础。蒋介石对共产党日益增长的潜力深感恐惧,认为一旦共产党力量崛起,必将成为他的一大障碍。因此,当蒋介石成为南京政府的总统时,他的工作重心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参与军阀派系斗争;消极抗日;积极剿共,而最后一项尤为重要。

四川地区,因其人口众多,且军阀势力错综复杂,经过多年的战乱争斗,始终是为了争夺有限的地盘。各个势力之间频繁交火,甚至在短短二十年里,四川发生了约五百次战斗。各大军阀最终经过一番较量,形成了“川军八大军阀”共享四川的局面。经过长时间的内耗,他们意识到这样下去胜负难分,因此,在1926年,四川的军阀们开始陆续转投国民党,支持蒋介石的领导。

蒋介石对此并未拒绝,他表面上收编了川军,但实际上控制权依旧在军阀手中。这个安排并未解决军阀之间的根本矛盾。时间进入1933年,蒋介石发动了对共产党的第四次围剿,国民党的失败迫使中央红军撤离了革命根据地。这时,蒋介石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他的注意力也转向了四川的军阀。

田颂尧是四川的一个早期军阀,起初他是受过教育的书生,在学生时代便接触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进步思想,并且是同盟会的成员。辛亥革命失败后,他回到四川,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迅速成长为川军的参谋。田颂尧善于把握时机,投机倒把。1915年,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田颂尧参与了“讨袁作战”,并因此立下了赫赫战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在1926年,田颂尧看准蒋介石北伐的时机,主动向蒋介石表态,向其示好,期望能够避免与蒋介石的冲突,保住自己的势力。蒋介石也看中了四川军阀的力量,决定接纳田颂尧的部队。这样,田颂尧既为自己争取到了国民革命军的称号,也能继续割据一方。然而,蒋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展现出的残酷手段,使得田颂尧开始对蒋介石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田颂尧一方面表面上声讨蒋介石的不义,但内心还是决定继续支持南京政府的成立。蒋介石此时需要依靠田颂尧的力量,因此两者保持着微妙的合作关系。蒋介石上台后的首要任务便是“剿共”,他发动了五次围剿,但均以失败告终。到了1933年,国民党出动了百万兵力,从海、陆、空三方进攻,迫使红军撤退至四川山区。

四川恰巧是田颂尧的地盘。此时,田颂尧与另一军阀为了争夺成都平原而激烈交战。突然,他收到消息,红军占领了他的地盘。于是他立刻停止了与敌军的战斗,赶回四川,准备收复自己的失地。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表示将支援田颂尧,提供充足的兵员和弹药,但要求他尽早将红军铲除,并任命田颂尧为“川陕剿匪督办”。

蒋介石的慷慨支援并非出于无私,而是因为红军在围剿中并未完全丧失力量,反而在川陕地区重新组织起了革命力量。田颂尧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开始了对红军的进攻,尽管他投入了约六万兵力,但红军仅有1.5万人,人数差距悬殊。红军依靠川东北的山地优势,巧妙布防,以少胜多,并通过不断消耗敌军的力量,最终成功反击,突破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尽管田颂尧获得了一些小胜利,但他始终未能彻底击败红军。红军不仅利用地形打击了敌军,而且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田颂尧的名声逐渐恶化。每次战败后,田颂尧都将自己部队的损失轻描淡写,只报喜不报忧,向蒋介石提交战报时力求夸大胜利,争取更多的资源。

然而,田颂尧并未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直到他接到了蒋介石的电报,才惊觉自己犯了大错。原来,他向蒋介石报告的“胜利”其实是红军的主动撤离和诱敌深入策略,甚至还“误报”击毙了恽代英——一位共产党核心人物。恽代英的死,蒋介石清楚得知,那是他亲自下令执行的,而田颂尧的报告却让他误以为红军首领被击毙,这令蒋介石极为愤怒。

田颂尧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犯的严重错误,直到事后他才知晓自己的“胜利”不过是一场虚幻的骗局。蒋介石接到电报后感到震惊,并且决定派刘湘代替田颂尧继续与红军作战。刘湘展开了反攻,但同样屡屡失利,最终只能向蒋介石求援,然而,蒋介石的支援并未改变战局,红军继续在四川与其他革命力量汇合,最终进入川陕苏区。

随着红军不断壮大,蒋介石开始感到巨大的威胁。他深知,红军虽在围剿中遭遇挫折,但已经成功巩固了根据地,逐渐形成了强大的抗衡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要提到东汉末年的历史,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便是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刘备、孙权三位雄主,各自...
千古奇人范蠡:藏在四句遗言里的... 在中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范蠡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存在之一。这位辅佐越王勾践实现“三千越甲可吞吴”壮举的传...
原创 二... 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这样您可以方便地获取更多此类文章,也可以与我们一同讨论与...
原创 东... 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后,主力部队在短暂的休整之后便迅速向关内挺进进行作战。在这一行军过程中,总部决...
死要面子的崇祯,是怎样把自己活... 文/无心镜 崇祯即位时的明朝,有可亡之道,无必亡之理,却被崇祯搞得灭亡在即。灭亡前夕,崇祯本来有机...
原创 你... 一、大国崛起与中国的战略崭露头角 近年来,“大国崛起”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尤其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
原创 周... 在世人眼中,周恩来总理无疑是一个卓越非凡的领导者,是大家眼中的楷模,但他的一生也有一丝遗憾——尽管他...
原创 司...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极为著名的小说,尽管书中的内容有“三分真、七分假”的成分,但其中人物的...
原创 皖... 1941年1月,国民党对当时正向江北撤退的新四军发动了包围攻击,这一事件被称为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
原创 宋... 谣零零计划: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是广为人知的民间传说,几乎人人皆知,家喻户晓。虽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