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是民国第一理财家,奉命给蒋介石管钱箱子,却犯了蒋介石的大忌
创始人
2025-09-07 22:04:23
0

1976年5月27日,美国圣若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派遣的录音采访小组,敲开了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罗市的一户华人家庭的门。周围的邻居们或许无法想象,就在他们的身边,居住着一位曾被誉为“民国第一理财家”的金融巨擘。这位名人曾在中国金融界声名显赫,然而他如今却过着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

虽然年事已高,接近九十岁,老人依旧精神矍铄,面对专访小组提前拟定的17个问题,他逐一作出清晰且详细的回答。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过往的点滴仿佛随着他的声音重现眼前……

这位老人正是大才子徐志摩的姐夫,也是曾经掌管蒋介石“钱箱子”的银行家——张嘉璈。

1947年初,随着国共和谈的彻底破裂以及中共驻南京办事处的撤离,南京市内弥漫着一种冷肃压抑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内战局势,“两张财权”的时代悄然拉开帷幕。

所谓的“两张”财权指的是新任行政院院长张群和中央银行总裁张嘉璈。这两位同姓“张”的人物,虽然在职务上齐名,但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却截然不同。

在国民党内部,张群素来以“唯唯诺诺、对蒋介石言听计从”而闻名,而张嘉璈则不同。他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财才能和卓越的声誉,而且有着足够的自信和底气。在金融界的声望让他在蒋介石眼中,既不可忽视也难以驾驭。更重要的是,他还曾为妹妹张幼仪找到了文人墨客徐志摩这位如意郎君。

正因如此,早在十三年前,蒋介石便与连襟孔祥熙和大舅哥宋子文联手,将这个难以控制的人物彻底挤出了他在中国银行的职务。而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张嘉璈虽多次屈居于国民政府中的各个职务,但他心中最为不甘的,始终是未能重新掌握中国银行。

随着内战的愈演愈烈,国民党的经济形势急剧恶化,财政捉襟见肘。此时,张群竭力推荐张嘉璈来主持财政工作,最终他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再度获得了理财的机会。

蒋介石的“钱箱子”长期由孔祥熙与宋子文把持,而这一次的任命,实际上是迫于局势的压力,希望借助张嘉璈的才华来力挽狂澜。张嘉璈明白这一点,因此在第一次被召唤上庐山时,他便提出了自己的一套财经改革方案,作为上任的前提条件。

张嘉璈的方案详细列出了财政预算的严格控制、外汇管制、物价监控等一系列举措,旨在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平稳。他的方案得到了蒋介石的同意,张嘉璈便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改革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初步的成效很快被更加严峻的经济危机所吞噬,情况愈发严重。

在再次上庐山向蒋介石提出解决方案时,张嘉璈要求获得财政部长的正式权力,认为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财政大局。蒋介石再次妥协,勉强答应了他的要求。此时,张嘉璈的改革进入了更深一步,但问题的核心却逐渐浮现:内战导致的军事开支无休无止,经济的财政平衡已经无法维持。

因此,张嘉璈第三次上庐山,他向蒋介石提出,必须严格按照预算进行财政支出,任何不在预算内的开支都应一律拒绝,哪怕是蒋介石个人下的支款命令。此举触动了蒋介石的敏感神经,蒋立即否决了这一建议,并愤怒地推翻了他之前同意的财经改革方案。

张嘉璈坚持自己的立场,最终提出辞职。蒋介石无法忍受他的直言不讳,决定立即接受辞呈。张群也因此被迫下台,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两张财权”的局面便宣告结束。不久之后,国民党推出了令财政雪上加霜的金圆券政策,宣告了国民党财政的彻底失败。

对于国民党的彻底失望,张嘉璈选择了迅速离开政坛。返回南京后,他以最快的速度办理了职务交接,随后前往上海,彻底告别了从政生涯。

张嘉璈虽然心中已经对富民强国的理想失望,但他一直未曾公开批评蒋介石,始终遵守着“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的道德标准。即便是在三十年后,当圣若望大学的采访团队前来询问他失败的原因时,他依然避免了对蒋介石的直接指责。

此后,李宗仁接替蒋介石成为代总统,邀请张嘉璈重返南京担任财政部长,但他已经不再愿意为国民党效力。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张嘉璈悄然离开中国,赴澳大利亚悉尼讲学,并着手将自己多年来的理财经历整理成学术著作,这就是后来在美国出版的《中国通货膨胀史》。1953年9月,张嘉璈离开澳大利亚,受聘于洛杉矶的亚拉大学,讲授中国、日本、朝鲜及东南亚经济史。

1956年春,张嘉璈低调地回到中国,与中共高级领导进行了一次友好的交流。1961年,张嘉璈辞去亚拉大学的职务,加入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并继续关注祖国的经济建设,撰写了大量相关论文。

1962年,年已74的张嘉璈赴维也纳参加国际经济学会年会,并访问了多个欧洲和亚洲国家。随后,圣约翰大学、斯坦福大学和日本庆应大学等学府相继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以表彰他在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

进入耄耋之年后,张嘉璈对祖国的思乡之情愈发浓烈,常常念叨着希望能够重返故乡。而对于所获得的学术荣誉,他却显得漠然。

1979年10月15日,张嘉璈在加利福尼亚州帕罗市病逝,享年90岁。他临终时留下遗嘱,要求将自己的骨灰运回祖国安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一、无解的《隆中对》 《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刘备幸运地得到了...
原创 北... 夜幕渐渐降临,北平城内外灯火辉煌,城墙上,守军的身影穿梭忙碌,眼神坚定。朱高炽穿着全套战甲,站在城墙...
原创 他... 1949年,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国民党遭遇了决定性的失败,为了迅速稳定社会秩序并改善百姓的生活水平,...
原创 元... 元朝通常给世人的印象是一个以残暴统治著称的朝代。然而,明太祖朱元璋却曾说过一句话:“元朝是以宽失天下...
宋拓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册,现存陕... 智永禅师的笔墨,如行云流水,在纸上翩跹起舞。这册宋拓真草千字文册,27开的篇幅,每开纵38.6厘米,...
原创 张... 张良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也是“汉初三杰”中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谋略家,还是一位深具政治智...
原创 她... 她是袁世凯的孙媳妇,亦被誉为“东方的居里夫人”,如此显赫的身份让人不禁惊叹,这究竟是怎样的缘分?她究...
原创 中...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旅游已经成为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除了国内的山水景点,越来越...
原创 西...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西路军正式成立。西路军成立后,迅速渡过黄河,进入了河西走廊展开...
华为放弃“高利润”!16GB+... 非凡大师,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浓浓的仪式感。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旗舰机,而是华为“超高端旗舰”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