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纯全,在徐向前元帅晚年的回忆录《历史的回顾》中,有这样一段深刻的回忆:
1937年,徐向前到达延安时,他得知自己的妻子程训宣和王树声的妹妹等一批人已经被杀害。听到这个消息后,徐向前心情沉重,便找到时任鄂豫皖政治保卫局局长的周纯全,愤怒地询问:“为什么要抓我的妻子并杀害她,她究竟犯了什么罪?”周纯全答道:“她并没有什么罪过,抓她只是为了搞你的一些材料。”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周纯全话语背后的愧疚与自责,正是由于历史的特殊背景和当时形势的复杂性,周纯全在处理此事时深感内心的沉重与痛苦。
周纯全虽然是开国上将,但如今知道他的人并不多,尤其是相比那些以战功闻名的将领,他的名字可能并不如他们那样响亮。然而,在当年的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中,周纯全却是能够左右局势的关键人物,他的影响力堪称一时之选。
周纯全1905年出生在湖北黄安县的一个贫困家庭,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困难而辍学。后来,他来到汉口的一家织布厂当工人,并开始投身于工人运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他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积极参与革命斗争。作为工人出身的革命者,周纯全从一名普通工人迅速崭露头角,进入了工会并担任了重要职务。由于他的能力突出,组织对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很快,他从工会的小领导晋升为县委书记,逐渐成长为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的政治保卫局局长。
在这个阶段,周纯全按照张国焘和陈昌浩的指示,参与了对徐向前妻子程训宣的逮捕。当时,徐向前正在前线作战,无法干预此事的处理。随着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徐向前一直在多方打听妻子的下落,但始终没有得到任何确切的答复。直到1937年他到达延安,张国焘路线彻底破产,徐向前才从周纯全那里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除了担任保卫局局长,周纯全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独目将军”。他不仅仅是一位政治保卫局的局长,同时还兼任了鄂豫皖游击总司令职务。1932年10月,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后,周纯全正式加入了部队,担任红10师的政治委员。当时,他的搭档是四方面军的另一位战将——王宏坤。红10师是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编制上直接隶属于四方面军,处于指挥链的最前沿。后来,这支部队在川陕苏区改编为红4军,周纯全继续担任军政委。
周纯全在担任红10师政治委员期间,不仅领导了许多重要战役,还培养了大量的军事干部。洪学智、陈再道、张才千、徐立清等知名将领都曾在他的麾下服役。而当时的周纯全仅仅28岁,便已经坐上了主力军政委的位置,展现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不到两年后,他成功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需要注意的是,在当时能当选政治局委员的军事干部屈指可数,连彭德怀、刘伯承等元帅级人物都未曾得到过这一殊荣。
在《杨尚昆回忆录》中有一段记录,揭示了周纯全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受到了特别的关照。张国焘在当时提出了增补政治局委员的建议,要求将四方面军的9名干部列入其中。在这一提案中,周纯全和陈昌浩等两人最终成功进入了政治局,而徐向前则成为了中央委员。这样一来,张国焘便无法在政治局内控制多数。
四方面军到达延安后,周纯全对自己过去的错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中央也给予了他宽容与支持。毛主席在评价时曾说:“少数拥护国焘同志的错误性质,经过了艰苦的教育,今天已经取得了进步。”这一点,周纯全深感幸运,也倍加珍惜。
抗日战争胜利后,周纯全进入了抗日军政大学深造,后在陕北公学、抗大一分校等单位任职,曾在晋东南和山东敌后办学。1943年,周纯全被派往山东滨海,担任工商管理局监委和滨海行署副主任等职务。战争胜利后,他被调往东北,先后担任本溪湖煤铁总公司总经理、辽南行署主任等职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国后,周纯全继续担任重要职务,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担任了后勤部政委,做出了重要贡献。抗美援朝期间,他也积极参与后勤工作,为志愿军的战斗力提供了有力支持。1955年,他因出色的贡献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并荣获三枚一级勋章。
周纯全一生的革命经历充满曲折,但他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宽容与帮助下,得到了重生的机会,并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直至1985年7月28日,周纯全因病去世,享年80岁。他的一生,无论是革命历程,还是对国家的贡献,都值得后人铭记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