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西方阵营,尤其是美国,总是通过“抱团”施压,希望给中国制造困难,限制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有三个欧洲国家不仅无视美国的压力,反而坚定站在中国这一边,展现出对中国的支持,甚至希望中国日益强盛。这三个国家究竟是谁?他们为什么会对中国如此友好呢?
第一个国家是匈牙利。这个位于中欧的内陆国家,以其独特的外交态度,在国际事务中展示了与众不同的中匈合作模式。回顾新中国成立之初,匈牙利便展现了非凡的战略眼光。1949年10月6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之时,匈牙利打破重重障碍,成为最早承认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欧洲国家之一。匈牙利与中国的渊源不仅表现在政治领域,还深入到了文化方面。匈牙利人对数字“8”的偏好、节庆的热烈氛围,甚至是对炖菜的钟爱,都与东方文化有着某种程度的共鸣。
如今,匈牙利境内的5所孔子学院蓬勃发展,而在2021年,匈牙利更是将中文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形成了完整的中文教育链条。在经济合作方面,匈牙利被视为中欧交往的先锋。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时,匈牙利是首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欧洲国家。此后,标志性的匈塞铁路项目拉开了帷幕,数据显示,中欧班列的开通使得匈牙利与中国之间的货运时间缩短了近三分之二,物流成本降低了40%以上。在多变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匈牙利始终坚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即便在中国面临外部经济压力时,匈牙利仍通过扩大双边贸易和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巩固着两国的友好关系。
在欧盟的涉华议题中,匈牙利多次行使否决权。2023年,仅在这一年,匈牙利就三度阻止了针对中国的不当议案。相比一些国家盲目追随美国对华制裁的做法,匈牙利的坚定立场尤为突出。匈牙利外交部长曾公开表示,“与中国的合作是建立在平等与互惠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地缘政治的操控。”这番言论直接揭示了两国关系的核心。从历史到当代,再到国际政治上的相互支持,匈牙利与中国的关系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双边交往范畴,匈牙利作为中国的特殊欧洲伙伴,凭借实际行动证明了不同文明和制度的国家,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同样能够实现共同发展。
接下来是塞尔维亚,与中国的深厚情谊源远流长,特别是在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轰炸事件中,塞尔维亚与中国的关系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即使二十多年过去,塞尔维亚街头依然矗立着纪念碑,碑文铭刻着那段历史的沉痛,也见证了两国从历史创伤中跨越,携手前行的坚定决心。随着国际局势的复杂变化,中塞两国始终站在同一阵线,共同支持彼此的核心利益。中国坚决支持塞尔维亚维护领土完整的立场,尤其是在科索沃宣布独立问题上,塞尔维亚一直站在中国一方。迄今为止,全球仅有113个国家承认科索沃的“独立”,而中国始终未在其列。
塞尔维亚的总统武契奇多次在国际场合力挺中国,无论是反对涉疆不实言论,还是支持中国在香港问题上的立场,塞尔维亚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两国的深厚友谊。双方的务实合作也让两国关系更加紧密,塞尔维亚成为中国制造走向欧洲的重要窗口。从军工领域的合作,到中塞铁路的推进,这一铁路项目被视为“一带一路”在欧洲的标志性工程,建成后将大幅提高塞尔维亚及周边国家的交通效率,货物运输时间缩短了60%以上。同时,塞尔维亚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与中国先进的新能源技术相结合,为两国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最后,白俄罗斯,作为一个处于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关键位置的国家,也在中白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回顾1992年中白建交历史,至今中白的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在军事技术合作领域,白俄罗斯曾主动向中国转让了MZKT系列重型导弹运载车技术,这一技术成为中国特种车辆研发的重要突破。此外,两国在联合研制防空系统和无人机技术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入。白俄罗斯在联合国大会中也一贯支持中国的核心利益,特别是在台湾和西藏问题上,连续多年投下反对票。
如今,中白合作已经扩展到多个领域。明斯克东南25公里处的中白工业园正在建设,这一园区为两国企业带来了合作机会,特别是在机械设备、新能源项目和化肥生产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在军事领域,两国军队通过实战化演练,增强了战术协同和装备适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白俄罗斯期待着通过与中国的紧密合作,进一步增强其国际话语权,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推动欧亚大陆合作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