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汹涌而至,历史的篇章也在此时翻开了新的一页。邓小平成为了军委主席,标志着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正式诞生。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曾经赫赫有名的将领逐渐离开了军队的领导岗位。比如,肖劲光大将卸下了海军司令员的重任,刘震将军告别了新疆军区司令员的位置,韩先楚司令员也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大军区司令员生涯。而李天佑与刘亚楼则早已离世,黄永胜和李作鹏等则因涉嫌犯罪被判入狱。随着这些变动,第四野战军的许多将领纷纷告别军队,那么,仍然在军队中担任要职的四野将领究竟有哪些呢?
首先,韩先楚司令员虽然不再担任大军区司令员,但他依然肩负着重要使命。与许世友等将领一同进京,他成为了军委常委,开始参与全军的领导工作。因此,韩先楚在此期间依然是军队中的重要人物。1983年,韩先楚从军队离开,转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继续为国家作出贡献。
接下来,肖华上将作为韩先楚的老首长,仍然在军队中保持着重要地位。在南满军区,肖华曾是韩先楚的上司,两人一起坚守南满,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1977年,肖华调任兰州军区政委,韩先楚则是当时的司令员。两人搭档多年,直到1983年,肖华才正式卸任。
第三位值得一提的是吴克华。作为东北野战军的主力纵队司令员,吴克华因指挥塔山阻击战而名声大噪,他领导的第四纵队因此声名显赫。尽管他仅晋升为中将,未能获得更高的军衔,但他的一生仍然充满了辉煌。在80年代,吴克华成为了广州军区司令员,负责守卫国家的南大门,直到1982年由尤太忠接任。
江拥辉则是开国少将,作为梁兴初的老部下,他在军中的地位一直较为稳固。梁兴初曾在80年代初期因问题被调查,恢复工作后,叶剑英曾邀请他担任大军区顾问,但他婉拒了。而江拥辉接替了梁兴初担任第38军军长,后又在沈阳军区担任副职。1983年,他晋升为福州军区司令员,并见证了福州军区的历史性撤销。
第五位是张万年,他同样出自吴克华领导的第四纵队,参与了塔山阻击战,为四纵的历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张万年是四野中的一位后起之秀,在战场上屡次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进入80年代后,他逐渐走上了军队的高层领导岗位,先后担任了武汉军区和广州军区的副司令员。1987年,他成为了广州军区的司令员,之后进京成为了军委副主席,继续为国家的军事战略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六位是刘振华,他是韩先楚在第40军的老部下,并参与了解放海南岛的战役。进入80年代,刘振华在军中逐步提升,先后担任了沈阳军区和北京军区的政委,并在1988年晋升为上将。作为四野出身的将领,刘振华的军事生涯也是相当辉煌,他在党的军事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这些四野的将领中,除了肖华、吴克华、江拥辉、张万年和刘振华之外,还有一位特别值得提及的人物——洪学智。洪学智虽然没有在大军区担任过职务,但他却是军中知名的后勤专家,以出色的后勤管理能力而闻名。庐山会议后,洪学智因牵涉到彭德怀问题被迫离开了部队长达18年。直到1980年,他才重新回到总后勤部任职,之后还兼任了总后勤部政委。1987年,他被任命为军委副秘书长,成为邓小平的得力助手。1988年,随着全军军衔制度的恢复,洪学智作为四野出身的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洪学智在军事后勤领域的贡献,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将领中的大多数在1980年代依然活跃在军队的高层领导岗位,而韩先楚等人虽然已离开了军队的第一线,但依然为国家政治和军事事务发挥着重要作用。时间流逝,七位曾经的战功赫赫的将领,韩先楚于1986年去世,享年73岁;肖华在1985年去世,享年70岁;吴克华于1987年去世,享年74岁;江拥辉于1991年去世,享年74岁;张万年则在2015年去世,享年87岁;刘振华于2018年去世,享年97岁;而洪学智则在2006年去世,享年94岁。他们的离世标志着一代将领的谢幕,但他们的功绩和对国家的贡献,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