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浒“暗码”
所谓梁山108将,实际上是源自历史中的宋江起义。这意味着施耐庵在重塑《水浒传》时,已经对这些梁山好汉的形象进行过多次加工,甚至有不少人物的名字都经历了更改,许多名字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可以称之为“水浒暗码”。
例如,吴用最初叫“吴加亮”,但施耐庵特意将其改为“吴用”,显然这个名字暗示着“无用功”,从而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再如史进,原名“史斌”,为何改为“进”?而且他还是《水浒传》开篇登场的第一个梁山好汉。这似乎象征着“历史的进程”,这一类文字游戏在古典文学中并不罕见。
施耐庵还把宋江起义的36将扩展为108将,事实上,梁山72地煞几乎都是虚构的人物。比如地煞之首的朱武,施耐庵曾在张士诚手下做过幕僚,所以朱武这个名字就有着深刻的含义。这个名字可以解读为“朱明朝洪武年间”的缩写,而朱武所搭档的陈达和杨春,名字也可以与明朝的开国将领徐达和常遇春相对照。这一切的巧合,似乎是暗示了历史人物和事件。
因此,理解这些“水浒暗码”,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水浒传》在讲述什么,也能对一些看似不合理的情节有一个更合乎逻辑的解释。例如,鲁智深为何对朱武一见面就开口骂人?难道这仅仅是为了突显鲁智深的个性吗?其实,这背后隐藏的“水浒暗码”正是关键。
二、鲁智深的“水浒暗码”
在梁山108将中,鲁智深是《水浒传》中最为突出的角色之一,他的形象深入人心,被许多人称为梁山上唯一没有污点的好汉。鲁智深一生要么是在救人,要么是在赶往救人的路上,堪称大慈大悲的和尚。
那么,为什么施耐庵要如此精心塑造鲁智深?原来,鲁智深的身上隐藏着两个“水浒暗码”。
其一:影射宋代后周。大家都知道,鲁智深打镇关西的故事,其实来源于后周开国皇帝郭威怒杀恶屠夫的历史事件。两者的经过几乎完全相同:一个恶劣的屠夫横行霸道,无人敢惹,郭威(鲁智深)愤怒之下亲自将其杀死,成为为民除害的英雄。
为什么鲁智深打败镇关西后选择出家呢?首先是赵员外的推动,其次,出家意味着放下红尘,去问道而不问世事。这里有一种微妙的暗示,赵员外(赵家人)正是赵宋的祖先,而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也是由郭威开创的后周历史。赵员外送鲁智深出家,暗示着“天下已经不是你的了,别再问这些世俗的事了”。这无疑是在“影射宋代后周”这一段历史。
其二:否定宋江。宋江的名字本身就带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许多人认为梁山代表着宋朝江山,因为宋江的名字就与宋朝相契合。那么,谁是宋江招安的最强力反对者呢?正是鲁智深。
当鲁智深活捉方腊后,宋江许诺他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希望他回京受封。然而,鲁智深却逐句否定,最终选择圆寂。这表明,鲁智深完全否定了宋江,甚至不愿参与宋朝的权力争斗。鲁智深之所以活捉方腊,是因为他了解,这一举动意味着把天下江山拱手让给了宋江,这也解释了鲁智深最终选择圆寂的深层原因。
三、两层意思
第一层:施耐庵借鲁智深之口报私仇。鲁智深在与朱武初次见面时就骂了他,这背后有着施耐庵个人的情感。鲁智深与朱武之间并没有任何过节,朱武在礼节上也极为尊重鲁智深,但鲁智深的态度却异常冷淡。这不仅仅是人物性格的展现,更多的是施耐庵借鲁智深之口表达对“朱武”的不满,因为施耐庵在张士诚手下做过幕僚,对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并无好感。通过鲁智深,施耐庵实际上是在进行个人情感的发泄。
第二层:梁山招安的历史开启。史进是梁山好汉中第一个登场的,这象征着历史的进程。鲁智深与史进的相遇,意味着梁山的招安历史已经开始。鲁智深的出现,不仅是历史的一部分,也为后来的招安提供了契机。
四、武松和史进的理解
如果说以上内容比较晦涩,那么从武松和史进的视角来看,这些事情就容易理解多了。武松作为鲁智深的朋友,深知鲁智深的脾气。他认为朱武不合群,不够讲义气。当史进被官府捉拿时,朱武作为“神机军师”居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营救,而是躲在山里装作无能为力,这使得武松对朱武的态度越来越冷淡。尽管如此,他仍然为了维护师父的面子而替鲁智深圆场。
至于史进,尽管在《水浒传》中他的形象较为单纯,但他并非无脑之人。史进被抓后,朱武完全没有表现出任何兄弟情谊,反而默默观望。这一切,史进自然心知肚明,但他只能装作糊涂,因为他已经上了梁山,不再是当初那个孤胆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