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在杀害岳飞之后,曾在历史的舞台上继续活跃了13年。尽管岳飞的死引发了全国的悲愤,秦桧却凭借着自己狡猾的手段和权力,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继续在朝廷中高升。当高宗赵构曾去探望秦桧时,秦桧表现出一副痛苦的模样,眼中甚至流下了泪水。然而,这并非出自对自己罪行的悔悟,而更像是临终前他在上演一场精心安排的戏码,巧妙地掩饰自己内心的阴险。
秦桧的自私、狡诈和恶毒在他对岳飞的毒手中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1141年10月,秦桧通过谏官万俟卨诬告岳飞,随后又指使张俊冤枉岳飞的部将张宪谋反,直接将岳飞的父子和张宪押送至大理寺监禁。当时,金国已因自身困境无法继续与南宋开战,于是开始提议议和,而秦桧则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积极支持议和进程。
金国将领完颜宗弼明确表示,若不先除掉岳飞,议和无法达成:“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他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打击岳飞这位主战派的重臣。岳飞身上的威胁令秦桧深感不安,于是他决心为国家的和平付出“必要的代价”。
不仅如此,秦桧的妻子王氏也同样心狠手辣。在她的支持下,秦桧加紧了对岳飞的打压。为了削弱岳飞的权力,秦桧利用万俟卨、罗汝楫等人栽赃岳飞,指控其“逗留不进”、“弃守山阳”,以此为理由罢免了岳飞的枢密副使职务。紧接着,秦桧进一步捏造岳飞谋反的罪名,称他有意篡位,甚至伪造了岳飞在淮西战役中的种种过失,最终将其置于死地。
岳飞冤死后,许多朝廷官员心有不甘,纷纷为岳飞辩护,但都被秦桧压制。那些敢于挺身而出的官员,轻者被罢职,重者遭到杀害。包括李若朴、何彦猷等人在内的许多正直之士,不仅失去了官职,还被秦桧惩罚,甚至一些为岳飞辩护的文士,如刘允升、范澄之等,也相继死于非命。
秦桧的恶行并未就此停止,他借助权势将岳飞之子岳云和忠将张宪在市场上处决。岳飞的死激起了百姓的广泛同情和愤怒,众人痛惜道:“奈何生在乱世人”,却又无力改变这场悲剧。
尽管秦桧的罪行令人发指,但由于赵构和秦桧之间的复杂关系,秦桧并未受到制裁。赵构作为幕后支持者,一直通过秦桧来操控朝政,避免直接介入那些敏感的事务。这种微妙的合作使得秦桧更加肆无忌惮。在岳飞被害后,宋金《绍兴和议》的条款正式完成,金国的灵柩被运送至南宋,而赵构为了表彰秦桧,给予了他更高的封赏。秦桧的权力进一步增强,他不仅在朝中大肆报复异己,甚至开始将那些主战派的官员逐一排除。赵鼎、王庶、胡铨等人都未能幸免,或被流放,或死于非命。
秦桧为了掩盖自己罪行,甚至假借天象造假瑞气,试图蒙蔽百姓的眼睛。他以各种伪报喜讯的方式来营造“太平”的假象,而对于那些敢于反对他的人,他的打压更加恶劣。许多官员因为与秦桧意见不合,遭受了严厉的惩罚,甚至无辜的文人也被牵连进去。
秦桧的权势愈发庞大,然而他的恶行终究引来了恶果。尽管他曾在朝廷中如鱼得水,完全掌控了政权,但在他死前的几年,朝中依旧充满了阴谋和背叛。当他最终病重时,赵构虽然假意关心,但他对秦桧的警惕依然没有放松,甚至曾经为了保护自己,在见秦桧时暗藏匕首。
秦桧死后,赵构虽然表面上给予他一定的荣耀,但秦桧所积累的罪行与仇恨却无法消散。尽管他曾一度掌控朝政,但最终,秦桧的命运却因自身的权谋和不择手段的行为走向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