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想和日本友好必须包容日军罪行?日首相洗地被痛骂:倭寇快滚
创始人
2025-09-07 11:02:47
0

日本首相的荒谬言论

“你们特赦日军战犯的行为证明,只有宽容日本过去的种种罪行,才能让两国关系进入真正的黄金时代。”这番话来自于日本首相在菲律宾议会的最新演讲。日本媒体普遍认为,尽管首相的言论是在赞扬菲律宾宽容日军战犯的做法,但实质上,这是向周边邻国发出的一个信号:只有容忍并遗忘日本的历史罪行,才可能换来日本的友好态度。

对于这种荒谬的言辞,所有中国网友几乎一致表示:“滚!”表面上看,日本首相是在向在场的菲律宾议员讲话,但实际上,这番提倡“宽容日本历史罪行以换取友好关系”的言论,显然是专门针对中国的,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洗白言论和威胁。

在演讲中,日本首相高度赞扬了二战结束后菲律宾总统的做法——尽管这位总统的家人曾在日军的炮火中丧生,但他依然选择了与日本建立友好的关系,特赦了大量被捕的日军战犯。首相表示,这样的勇敢举动值得称赞,并认为其他亚洲国家应当效仿。

然而,日本首相所谓的“日军战犯”,并非普通的士兵,而是那些在二战中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战犯。许多人在菲律宾杀害了大量无辜平民,更早时,他们也曾在中国进行过残暴的侵略,手上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这些战犯的罪行早已被历史定性,本应接受正义的审判。然而,当时菲律宾总统对这些战争罪犯进行袒护,不仅保护了他们,甚至还通过特赦令将这些杀人凶手放回了日本。

正因为如此,历任日本首相都极力吹捧这位媚日的菲律宾总统,称他是真正致力于“日菲友好”的领导者,做出了果断的决策。而现任首相再次提及这一历史事件,并非仅仅是为了赞扬菲律宾前总统,而是试图借此为日本在二战中的罪行辩护,并通过菲律宾宽容日军罪行的做法向中国施加压力。潜台词非常明显——要想实现日中友好,就必须宽容甚至遗忘日本的侵华历史。

然而,任何一个有尊严的中国人,对于日本首相这种带有威胁性质的言论,只有一个回应:“滚!”回顾中国历史,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血腥创伤与不可磨灭的痛苦,绝对不会因为日本首相的这种言辞而淡化。

血淋淋的历史

抗日战争历时14年,三千五百万人死于日军的屠刀,抗战时期中国总人口大约为五亿,每十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人死于日本的暴行。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超过3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导致中国的发展至少倒退了30年。而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等惨痛事件,更是让中国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成为永远难以愈合的创伤。

面对这些铁证如山的历史事实,日本首相竟然试图通过吹捧菲律宾来促使中国选择遗忘和宽容,这种言论无疑是荒唐可笑的。在社交网络上,网友们纷纷对这番荒谬演讲进行了讽刺与抨击。一位广东网友直言自己想对着日本首相吐口水,收获了其他网友的支持与点赞。而黑龙江的网友则表示,自己从不对日本抱有任何幻想,因为这些“鬼子”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做出恶行。

江苏的网友提醒大家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燃。四川的网友直接分享了抗战后枪决日军战犯的图片,表示对待“倭寇”和汉奸,绝不能手软。而一位网友提出,只有通过“邱小姐”(指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才能让日本真正服气。还有网友认为,菲律宾与日本完全是狼狈为奸,尤其在对付中国时已经结成了密切的联盟。

总结

日本首相在菲律宾公开宣扬历史上那位媚日总统宽容日军战犯的行为,鼓吹宽容与遗忘日本的历史罪行,才能换取日本的友好态度。这一荒谬的言论引发了中国网友的强烈反应,大家纷纷痛骂日本首相,呼吁日本不要忘记其在华犯下的罪行,并坚决维护历史的公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同... 清代的总督和巡抚是重要的封疆大吏,几乎每一份朝廷的正式公文与皇帝的谕旨中,都把两者并列称作“督抚”。...
原创 杨... 1984年10月26日,杨尚昆在北京饭店举办了一场宴会,专门接待了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当时,索尔...
原创 当... OMG!《人生若如初见》最新一集简直太惊艳了,瞬间封神! 东京留学圈迎来了一位惊艳的明星——朝鲜富...
原创 何... 何祚庥到底对谁心怀不满呢?他上学的那段时间恰逢解放前的动荡岁月,他怎么能将自己所在的党派与那个时代的...
原创 清... 岁月静好,翻开这本泛黄的相册,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生动的旧中国画面,仿佛时光在这一瞬间凝固。五光十色...
武则天做了皇帝以后,为什么要把... 武则天称帝后,将都城由长安迁往洛阳,并且起了一个相当霸道的名字,叫做“神都洛阳”,关于武则天的这一做...
原创 张... 1938年4月5日,张国焘借着祭奠黄帝陵的机会,悄悄上了蒋鼎文的车,从此一去不回。这一举动震惊了我党...
原创 清... 有读者留言提问,为什么在清代,吏部的官员任职资格会比其他部门高?关于清代各部院衙门的任职资格问题,之...
原创 清... 慈禧统治的时代,风云变幻,清朝的命运走到了终点的边缘。无论是身处权力中心的大人物,还是默默无闻的小人...
原创 左... 1960年深秋,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政审办公室的灯光通宵未灭。一份被退回的报考档案中,“社会关系”一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