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在历史上为瓦岗军、大魔国以及唐朝担任了“兵马大元帅”,这个称号来源于隋唐英雄类的小说,但从实际官职来说,秦琼的最后职务是上柱国、胡国公、左武卫大将军。这些官职的等级非常高,勋位属于顶级,而爵位则为第三位(亲王为第一,郡王为第二,郡王与开国公同为从一品),职官为三品,相当于六部尚书的级别。唐朝的最高官职体系分为正一品和从一品,比如太师、太傅、太保、太尉为正一品,尚书令为正二品,而左右丞相为从二品。唐朝的官职体系与明朝有所继承,尤其是在宰辅职位上,像胡惟庸就由中书左丞晋升为右丞相,这是一种晋升的体现。
然而,官职、爵位和勋位是不能互相交换的,国公的地位不能与三公、三师等同,但是有历史记载表明,一些王公和勋贵曾被任命为行军元帅,这也表明了不同职位的权力和影响力。翻开《旧唐书》,我们能看到如李建成、李世民和狄仁杰等人都曾担任过元帅一职。“武德二年,春正月戊辰,世子建成为抚宁大将军、东讨元帅,太宗为副;薛举寇泾州,命秦王为西讨元帅征之;薛举死,其子仁杲嗣立。太宗又为元帅以击仁杲;万岁登封二年九月,令纳言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这些例子都表明,元帅职位虽高,但在战争结束后通常会归还元帅印。
唐朝时期,许多道、路的元帅数目庞大,其中一些有名的元帅如建成、世民等,也未曾担任过所谓的“天下兵马大元帅”,而像狄仁杰所担任的“某道行军元帅”这个职务,其实在唐初更常见的是“某某道行军总管”,例如程咬金被任命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这也是“北讨元帅”的职务。另一位左武卫中郎将苏定方也是左武卫大将军,他是秦琼的先锋,曾立下赫赫战功,甚至与秦琼并列。至于秦琼和程咬金的官职对比,程咬金在玄武门之变后同样被授予上柱国的勋位,尽管两者同为将军,秦琼的官职要稍高一些。
秦琼与程咬金在同一时期有过许多合作,彼此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从隋朝到唐朝,秦琼的地位始终高于程咬金,尽管两人平时以并肩作战为主,但秦琼曾多次出任重要职务。而程咬金尽管显赫一时,但他似乎并未有机会担任类似“行军总管”这样的职务。有一个关键因素,若秦琼并未长期因病未出战,或许他和程咬金的职务对调也未可知。在贞观年间,程咬金仍与秦琼并肩作战,但二人的地位有所不同,秦琼的高位始终未动摇,而程咬金则在之后成为了“北讨元帅”,两者职务的转变也引发了很多讨论。
程咬金并非像传说中的“土豪”一样,而是拥有显赫家世的高官后代。按照史料记载,程咬金家族的祖上曾任太守或州司马,这样的背景使他在东阿县得以娶到县令的宝贝女儿。程咬金的生活条件优越,他的军事装备也不逊色于其他将领,他的马槊更是价值不菲,程咬金带领的民团战斗力十足。程咬金从一开始就与秦琼合作,尽管两者出身背景不同,但都可称得上世家出身,且战功显赫。
从《旧唐书》和《新唐书》中的记载来看,程咬金的婚姻也显示了他的身份和地位。他娶的妻子卢氏来自清河崔氏,这一豪门背后意味着他有着相当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正如历史上所称“程咬金能娶清河崔氏之女,说明他本人财力雄厚,且长相英俊”。清河崔氏的地位在当时的唐朝五姓七大族中位列首位,而程咬金凭借他的家庭背景和个人魅力赢得了这种身份的认可。
程咬金加入瓦岗军的起源也同样充满传奇色彩。他并没有卖过私盐等行为,而是从一开始就以东阿保安团的身份参与对抗隋朝的叛军,之后他与秦琼并肩作战,历经了许多战斗。而在瓦岗军被王世充收纳后,程咬金被任命为将军。瓦岗军的其他大将如单雄信、秦琼等也有很高的职位,而程咬金作为其中一员,虽然起步较晚,但依然凭借自己的能力晋升。
秦琼和程咬金这一对并肩作战的兄弟,其关系犹如“焦不离孟”那样密切,虽然两者地位差距有时会有所起伏,但在最关键的战役中,秦琼常常是决策者,程咬金则是执行者。在玄武门之变后,程咬金便开始坚定支持李世民,这一决策无疑帮助他获得了更多的荣誉和高职。
至于程咬金的排名问题,尽管他的战功不如秦琼显赫,但他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位置仍然排在前列,这也显现了他在唐朝建立初期的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