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抗是吴国著名大将陆逊的长子。赤乌八年(公元245年),父亲陆逊去世后,陆抗继承了江陵县侯的封号,并初任建武校尉,带领父亲留下的五千部队。到了永安二年(公元259年),他被任命为镇军将军,驻守西陵。孙皓即位后,陆抗更是被任命为镇军大将军,驻防在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同时还遥领益州牧。凤凰元年(公元272年),陆抗在抵御晋将羊祜进攻时取得了胜利,并亲手击杀了叛将步阐,此后被加封为都护,逐步升迁,最终成为大司马和荆州牧。凤凰三年(公元274年),陆抗去世,享年四十九岁。父子两人陆逊和陆抗堪称吴国的中坚力量,时人常称他们为“逊抗”,他们无疑是吴国的最后一代名将。然而,陆抗去世后,他的六个儿子几乎都未能善终。
长子:陆晏
陆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陆抗的长子。凤凰三年(公元274年)陆抗去世后,陆晏继承了江陵侯的爵位,并与弟弟陆景、陆玄、陆机、陆云共同分领父亲的部队,封为裨将军、夷道监。公元280年,西晋大军进攻东吴,陆晏在这场战争中战死,被西晋将领王濬的部下所杀。
次子:陆景
陆景,东吴丞相陆逊的孙子,陆抗的次子,陆机和陆云的兄长。他生于吴大帝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天纪四年(公元280年)随着晋灭吴之战的爆发,陆景在这场战斗中阵亡,享年仅三十一岁。
三子:陆玄
陆玄,生卒年不详,吴郡吴县人,是陆逊之孙,陆抗之子。陆抗去世后,陆玄与兄弟们共同分担父亲的兵权,但关于陆玄的后续记载较为模糊,他的最终结局未有明确记载,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四子:陆机
陆机,出自吴郡陆氏的江南大族,是吴国丞相陆逊的孙子,大司马陆抗的第四子。陆机与弟弟陆云并称“二陆”,与顾荣、陆云一起被誉为“洛阳三俊”。在东吴时期,陆机曾担任牙门将军。吴国灭亡后,陆机投身西晋朝廷,太康十年(公元289年),他与其弟弟陆云一同前往洛阳,凭借卓越的文才引起了当时名士的瞩目,深得太常张华的赏识,名声大振。由此,陆机开始在西晋朝廷中担任一系列要职,包括太傅祭酒、吴国郎中令、著作郎等,并与贾谧等人结为“鲁公二十四友”。后来,赵王司马伦掌权时,陆机被任命为相国参军,并封为关中侯。司马伦被诛后,陆机险遭杀身之祸,幸得成都王司马颖救命,之后他成为平原内史,时人称其为“陆平原”。然而,太安二年(公元303年),陆机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遭遇惨败,最终在七里涧战败,并因受到权臣谗言的陷害,被诛连三族。此事的背后,实际上与西晋朝廷的八王之乱密切相关,陆机的不幸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
五子:陆云
陆云,陆抗的第五子,陆机的弟弟。吴国灭亡后,他迁居寿阳,并在扬州担任从事史。元康四年(公元294年),陆云被任命为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八王之乱期间,陆云投靠了成都王司马颖。永宁二年(公元302年),他被任命为清河太守,后人称他为“陆清河”。然而,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由于兄长陆机兵败并遭牵连,陆云也未能幸免,被杀害。
六子:陆耽
关于陆耽的记载相对较少,史书上未详细说明他的事迹,但他仍是陆抗的儿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