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昨天,我写了一篇文章,讨论了民国时期杰出学者胡适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结果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反驳和质疑。
有句老话说得好,真理在争辩中愈发明朗。若是正常的讨论,欢迎大家积极发表不同观点,我乐于接受网友们的批评。然而,当我仔细查看评论区时,发现许多回应并没有基于事实或理论依据。这些网友似乎和一个多月前的那些人如出一辙,只是简单地贴上了关于毛泽东、周恩来和蒋介石的评语截图,没有实质性内容。
起初,我打算一一回复这些评论,但是当我回想起鲁迅先生所说的“沉默是对无知的最高蔑视”时,我突然打消了这个念头,心中浮现出一段经典的对话:
昔日寒山向拾得请教:世间有人冤屈我、欺负我、侮辱我、嘲笑我、轻视我、藐视我、恼怒我、骗取我,该如何应对?
拾得回答:只需忍耐他、放任他、顺其自然、避开他、耐心对待他、尊重他,尽量不去理会,再等几年,你自然会见到他的变化。
林则徐曾经说过,山壁高峻者,无所欲则刚;海纳百川者,能包容才显宏伟。既然我倾向于胡适先生所倡导的思想与观点,那我自然要宽容那些持相反意见的人,甚至那些诋毁胡适先生人格的声音。用现在的话说:胡适不可能成为所有人的宠儿。
对于这一点,胡适先生在给朋友的信中曾提到过一句脍炙人口的话:
“我遭受了十多年骂名,从不怨恨那些骂我的人。有时他们的指责不够公正,我反而为他们感到担忧;有时他们骂得过于激烈,反而损害了自己的形象,我对他们则更感不安。”
“如果有人因为我的存在而受益,哪怕是通过指责我,那我也乐于承受这样的批评。即使有人说吃我一块肉能延续他们的生命,我也愿意割下一块赠予,并祝福他们长寿。”
因此,即便胡适先生已经离世数十年,假设他若仍然健在,看到这些评论,我猜他会发表类似以下的看法:
“他们用别人的话语来贬低我,我一点也不生气,反而为他们感到惋惜,因为他们想表达的,却无处诉说,连别人的话也只是抄袭,毫无独立的见地。”
“每个人都应怀有自己的思想,表达自我,而不是简单复述他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