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来自安徽的小伙子名叫刘邦,1985年出生在安徽省一个普通家庭中。家里有许多兄弟姐妹,作为家中的最小孩子,刘邦从小并没有经历过太多艰苦的农活。
由于没有父母的严格监管,刘邦小时候非常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也不好。初中毕业后,他选择了辍学,开始到社会上打工。
由于缺乏学历,他的工资一直很低,这使得刘邦不得不频繁更换工作。多次的尝试和换工作,并没有帮助他积累财富,反而让他感到越来越迷茫,28岁了,他不仅口袋里没有积蓄,连个女朋友也没有,心中不禁开始思考:未来该如何走下去?
为了能够赚更多的钱,早日安定下来,娶上媳妇,刘邦在老乡的建议下,决定去非洲的坦桑尼亚工作。
2013年,刘邦来到了坦桑尼亚,在一家由中国人经营的鞋厂里工作。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工资比国内要高,这让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唯一的难题是,坦桑尼亚的当地语言他完全不懂,沟通时只能依赖和少数中国工人的交流。
为了解决语言障碍,刘邦决定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当地的语言。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他终于能够与工厂里的当地工人进行顺畅的沟通,也不再觉得孤单和寂寞。
在这家鞋厂中,有一位1995年出生的黑人女工丽萨,她工作勤奋,平时话不多,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
在琳琅满目的工人中,刘邦第一眼就看中了丽萨。虽然她的皮肤偏黑,但其他方面都让刘邦感到非常欣赏,深深被她吸引。
为了接近丽萨,刘邦常常在空闲时间请教她关于当地美食、文化和旅游景点等问题。为了让丽萨对自己放下戒心,刘邦也分享了很多中国的美食和著名的旅游景点,并且多次邀请她一起去品尝美食或是旅游。尽管每次都被拒绝,刘邦并没有气馁,反而越发积极地去接近她。
随着刘邦的频繁接触,丽萨也渐渐意识到他似乎对自己有些特别的感情,但她并不确定。
直到有一次,在下班后的食堂里,丽萨坐在了刘邦的对面。她鼓起勇气问道:“你是不是喜欢我?”
刘邦看着丽萨,羞涩地笑了笑,轻轻点了点头,虽然没有说话,但眼神里的答案已经很明确。
丽萨见状,心里也轻松了,她小声说道:“其实我也挺喜欢你的,你很有能力,学习又快,性格也很善良。不如我们在一起吧。”
就这样,28岁的刘邦和18岁的丽萨正式开始了他们的恋爱关系。
刘邦曾多次拜访丽萨的父母,每次都会带去些相对较为贵重的礼物,展现出中国人注重礼节的一面。
丽萨的父母虽然担心女儿远嫁中国会很难再见面,但当他们看到刘邦带来的礼物时,他们开始觉得,丽萨在中国的生活或许会比在非洲更好,于是最终同意了这门婚事。
2015年,刘邦按照当地的习俗,给丽萨的父母准备了5万元人民币的彩礼,正式与丽萨结婚,领取了结婚证。
不久后,丽萨为刘邦生下了一个皮肤稍微黑一点,但非常可爱的女儿。为了让女儿能够加入中国国籍,刘邦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了中国。
回到中国后,刘邦不久又要返回坦桑尼亚工作,这一次,他没有带上丽萨,而是让她和女儿留在中国,照顾刘邦的父母。
丽萨虽然是个外来的黑人女孩,但她的适应能力很强,不仅学会了如何照顾老人,还迅速学会了做家务,诸如洗衣服、拖地、炒菜等,得到了刘邦父母的认可。
转眼间,丽萨已经嫁到中国6年了。期间,她也曾回过坦桑尼亚短暂探望过父母一次,那次只是短短的一个月时间。
然而,在丽萨第二次回到坦桑尼亚探望父母时,她却再也没有返回中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中国的生活比不上非洲吗?
其实,原因并非如此。刘邦常常需要前往坦桑尼亚工作,而丽萨则独自一人在中国照顾女儿和刘邦的父母。两人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沟通,唯一的联系就是冰冷的手机屏幕,电话里也无法感受到对方的真实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对生活的看法越来越不一致,争吵也逐渐增多。
丽萨开始对这种孤独的生活产生了厌倦,心里也渐渐萌生了要逃离的念头。而刘邦,依旧沉浸在赚钱的忙碌中,忽视了丽萨的情感需求和生理需求,只觉得有了钱,生活就会变得更好。
最终,丽萨决定抛下女儿,以回坦桑尼亚探亲为由,彻底离开了刘邦,再也没有回到中国。而她的女儿只能与刘邦的父母一起生活。
爱情是需要经营的,就像火焰一样,如果不不断地添柴,最终会熄灭。
爱情不仅仅是初次相遇时的激情与浪漫,更需要双方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努力去经营与维系。
长时间的分离和沟通的缺乏,就像不给火焰添柴一样,最终爱情之火会渐渐熄灭。因此,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双方都应该保持沟通,一起为爱情添柴加薪,才能让它持续燃烧。
现实生活中,许多因距离产生的问题常常没有得到及时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不断放大,最终导致无法收拾的局面。
我们应当珍惜爱情,努力经营婚姻,理解婚姻中的平淡和琐碎,尽量缩短双方的距离,保持亲密的联系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稳固而幸福的婚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