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6月初,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徐海东正在延安养病,他终于得到了中央的批准,重返抗战一线,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四支队司令员。这次能够回到前线,徐海东经历了多次申请才获得批准。本应是兴奋的时刻,但他却显得有些心事重重,脸上少了往日的轻松。事实上,徐海东与毛主席的一次谈话,让他陷入了深思,心里似乎有些难以言说的困扰。
那天晚上,徐海东主动找到毛主席的住处,走进去后,他开门见山地说道,经过深思熟虑,他认为毛主席上次提到的那个任务,他实在无法胜任,希望主席能另派他人接手。毛主席听后,忍不住哈哈大笑,说道:“徐老虎可是从来不怕任务的,这次怎么反而怕了?”毛主席这一番话,倒让徐海东有些愣住,脸颊微红,低声说道:“打鬼子我不怕,可是这个任务实在太特殊了,安排得也很特殊,我担心自己适应不了。”
究竟是什么样的任务,让徐海东如此纠结呢?原来,毛主席安排他与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一同前往,去进一步指导新四军的工作。尽管此时全民族同仇敌忾,共同抗日,但国民党反共的情绪已逐渐显现,随时可能发生冲突。而且,国民党对延安的态度越来越紧,严格限制延安向新四军派遣干部。因此,为了安全起见,中央决定让徐海东担任十八集团军少将检查官,负责督察八路军各部队抗战的工作,而刘少奇则将伪装成徐海东的秘书,一路同行。
这个安排让徐海东感到十分为难,因为无论是在革命资历还是党内职务上,他都无法与刘少奇相提并论。刘少奇是中原局的书记,也是政治局委员,而他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旅长。刘少奇表面上是他的秘书,但实际任务却是保护刘少奇的安全。由于前方的道路充满不确定性,而刘少奇作为中央高级领导,若发生任何意外,徐海东都无法承受这份责任。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徐海东决定向毛主席汇报,要求另派他人来保护刘少奇。
然而,毛主席坚持认为,正是这个安排最为合适且最安全。他坚信,让刘少奇与徐海东一起前往,扮演这样的位置关系,是为了掩人耳目,也是最稳妥的方式。即使徐海东强烈表示拒绝,毛主席依然没有改变决定,最终,徐海东无奈接受了这个安排。
接下来,徐海东和他的队伍开始准备出发,毕竟,除了刘少奇以外,还有许多干部也需要跟随一同前往新四军。9月15日,所有人从延安出发,踏上了前往新四军驻地的漫长旅程。
在行进的过程中,徐海东越来越感到不适应这个少将检查官的角色,他无法像一位长官那样,对秘书提出指示和要求。某一天,他们来到一座城市,按惯例,地方官员安排了宴会来接待他们。就在宴会开始时,刘少奇突然想起一件事要提醒徐海东,于是走到徐海东身边。看到刘少奇过来,徐海东本能地站了起来。这个举动却让刘少奇十分吃惊,甚至感到有些不安。晚上,刘少奇特意将徐海东叫到房间,严厉地批评了他:“你没有白区工作的经验,在这种场合中,越是显得自然越安全。今天这一细节,如果国民党方面留意到,咱们的身份就全暴露了。长官是坐着听汇报的,哪有秘书站起来的道理?”
刘少奇耐心地解释道,白天的时候,徐海东是首长,刘少奇是秘书,晚上的时候可以恢复正常上下级关系。他特别强调,这既是一场斗争,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越不适应就越危险。刘少奇希望徐海东能理解这其中的道理。
徐海东恍若顿悟,终于明白了这个安排的特殊性,自己的疑虑也逐渐消解。从那时起,徐海东调整了心态,一切都变得顺利了许多。两个月后,大部队成功到达了目的地,徐海东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稍稍放下重担。
到了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后,刘少奇被任命为华中局书记,并兼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徐海东也成为了刘少奇的直接下属。从此,二人并肩作战,为新四军的重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