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德生致电陈锡联:我压力很大啊,陈锡联:啥都别想,接受考验
创始人
2025-09-07 03:02:25
0

1973年12月的某一天,时任总政治部主任及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在参加完政治局会议后,与其他几位军区司令员一起,直接前往毛主席的书房。毛主席召集他们进行一次集体谈话,目的是征求对于八大军区司令员调动的意见。毛主席首先解释了此次调动的背景与初衷,然后转向李德生,询问他作为总政主任与北京军区司令员的身份,对于此次调动有何看法。

李德生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完全服从中央的决策,对于此次调动没有任何异议。”他的表态让其他司令员感到没有必要再发表不同意见,于是他们纷纷向毛主席表示也会遵从命令。第二天,军委发布了正式的命令,宣布李德生与陈锡联进行调动,并要求两人于10天内报到。

当天晚上,陈锡联正坐在办公室时,接到了李德生的电话。电话中,李德生对陈锡联表示:“首长,我现在的压力非常大,不知道该如何缓解。”陈锡联感到疑惑,不理解李德生为何会感到压力,于是安慰道:“不过就是离开北京而已,离开了这个地方,你同样可以找到自己的天地。”李德生随即回应,他的压力并非来自于离开北京的问题,而是更复杂的感受。他说,自己即便不去考虑这些,也不可能完全放下心中的忧虑,但最终,他表示会接受这次考验。

陈锡联听后,耐心地让李德生将心里的压力说出来。原来,李德生的压力主要有两方面。首先,他在毛主席的谈话中,是第一个表态的人,他不确定其他将领的看法,担心因此会引起不满,怕自己过于抢先表态,产生误解。陈锡联听后安慰道:“这种事不用太担心,无论是谁,站在第一个表态的位置上,大家都会理解的。在这种场合下,每位将领都会展现出敏锐的政治眼光和大局意识,没必要过多纠结。”他鼓励李德生,其他将领肯定会理解他的立场。

第二个压力则是,李德生对沈阳军区并不熟悉,担心自己无法带领这个军区做好工作。他害怕不能适应新环境,甚至担心自己会影响军区原有的建设进程,导致战斗力下降,无法兑现对陈锡联的承诺。陈锡联听后笑了笑,表示李德生想得太多了。他告诉李德生,进入新环境总是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他深信李德生的能力,认为他很快能够带领沈阳军区的部队凝聚出新的战斗力。最终,两人进行了一次深刻的交流,直至深夜才结束通话,陈锡联最后叮嘱道:“什么都别想,接受考验。”然后挂断了电话。

那么,李德生为何在对调前,和陈锡联进行如此长时间的谈心呢?其实,两人的战友情谊由来已久。两人都来自大别山,革命战争时期,李德生一直在陈锡联麾下征战。虽然陈锡联比李德生年长一岁,但李德生始终敬重陈锡联。而陈锡联也在李德生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他许多的帮助与培养,他们一同南征北战,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这份友情,李德生建立在对陈锡联的钦佩与尊重之上,而陈锡联则看重李德生的勇敢与忠诚。

事实证明,陈锡联的眼光并未错过李德生。新中国成立后,李德生的表现甚至一度超过了陈锡联,这与他卓越的人品和官德分不开。1999年6月10日,饱受病痛折磨的陈锡联在北京去世。李德生得知这一噩耗后,痛哭流涕。他回忆起在张国焘排挤时,陈锡联对他的鼓励,回忆起陈锡联在他最困难时刻不离不弃的陪伴,也记得自己曾因经验不足而得到陈锡联的悉心指导和支持。

为了缅怀这位老战友和领导,李德生撰写了一篇长文《威猛震敌胆,打仗数第一——深切缅怀卓越的军事家陈锡联同志》,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中,李德生深情回顾了与陈锡联共同作战的点点滴滴,写道:“我为失去陈锡联这样的老领导、老战友感到无限的惋惜和痛心,我将永远深深怀念他。”这是李德生对自己战友的深切悼念,也是对陈锡联这位曾经培养与提拔他的领导的永远怀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老... 文/鬼谷信 在古今的领导中,如果一个人想要确保自己地位的稳固和持久,就必须学会佩戴三副手套。这三副手...
原创 美... 在冷战时期,美国力图实现全球统一的目标。当时,世界被分成了两个大阵营。美国领导的北约组织,即《北大西...
“新顶流”!一年14.9亿人次... 以玫红色和铜绿色为主色调的展厅中,甲骨文字高悬于空,将人们带入久远文明的遐思;青铜重器、各地博物馆镇...
鹤壁市博物馆精心开展多项国际博... 今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连日来,鹤壁市博物馆精心...
原创 谁... 在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曹魏阵营名将如云,但若论谁才是曹操心中真正的“第一武将”,答案或许出人意料—...
原创 如... 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昨天,我写了一篇文章,讨论了民国时期杰出学者胡适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原创 1... 1944年5月,洛阳的天空弥漫着硝烟,战事一触即发。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正焦急地等待着从前线...
原创 皇...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让人感到困惑与不解。某一天,皇帝在狩猎时突然对随行的武将说出了令人震...
原创 1... 那是1975年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神农架林区的郑大姐正站在河边洗衣服。忽然,她感到肚子一阵剧烈的翻腾...
李清泉的日记本 | 云鉴馆藏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