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时期的一天,中宣部长兼马列学院院长张闻天,趁着与学员们的座谈交流,进行了一次教学调研。因为这段时间他工作繁忙,马列学院的教学工作似乎有些疏忽,张闻天也不清楚学员们的学习状态究竟如何。
结果,调研过程中,学员们反映出一个问题——自主学习的时间严重不足。每周不仅要举行一次党小组会议,还要专门安排生活检讨会。这些会议不仅耗时长,且每次都需要学员们花费大量时间准备,导致本应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
听了学员们的反映,张闻天意识到,当前的学习状态并不理想。生活检讨会是他提出的建议,但他从未要求每周召开一次,也没有明确规定检讨的内容与形式。没想到,这项本意好的活动逐渐变得形式化,甚至开始影响学员们的学习时间。
于是,张闻天决定对生活检讨会进行专门调研。通过这次调研,他感到非常生气,甚至召集机关人员质问他们,是否知道生活检讨会的执行方式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反而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他立即要求暂停这一活动,强调学生们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哪里需要那么多的检讨内容?
随后,机关发布了通知,要求各学员队停止每周强制举行生活检讨会。对于有实际需要的,可以自行安排,但没有必要的单位不必再进行。通知下发后,张闻天依然不放心,再次召集相关同志到办公室,强调调整工作的必要性。
他表示,马列学院一直秉持民主氛围,无论是在教学还是日常工作中,他始终提倡学员们要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只要这些观点不偏离党的正确路线,对教学与工作有所裨益,大家都可以提出。然而,必须防止自由主义的泛滥,避免胡说八道和形式主义。很多活动若过度推行,就容易陷入庸俗化,失去了原本的目的和意义。
在张闻天的引导下,大家都意识到,生活检讨会的初衷虽然良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不正常。起初,学员们主要聚焦于教学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看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互相指责和自我批评,变得越来越机械和无趣。特别是每周都要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家都需要绞尽脑汁找出问题,但由于参与者较少,往往很难找到足够有深度的内容来进行批评。
为了继续维持这项活动的进行,学员们开始将讨论内容转向其他社会问题,结果变成了无意义的抱怨与牢骚。学员们和机关人员都意识到,这样的活动并没有太多实际效果,反而成了负担。
这种不合时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机制,已经让机关和学员都感到疲惫不堪。机关每周需要发布通知,提醒大家注意批评的质量与原则;学员则不得不提前准备批评的内容,陷入了每周围绕生活检讨会的焦虑中,导致他们难以专心投入到学业当中。
最终,张闻天决定立即停止这种做法,尽管这一决定给机关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毕竟,这项活动最初是以积极的党内活动形式上报给中央的,并且得到了中央的肯定。然而,张闻天坚持认为,党内活动应当实事求是,敢于纠正不适合的做法,才能体现民主氛围与党风的优良传统。他表态会亲自负责此事,并向中央组织部门解释调整的理由。
最终,张闻天向中央报告了这一调整的情况,出乎意料的是,中央对此表示了认可,并对马列学院的做法给予了表扬,称这是党内民主氛围的真实体现。学员们也因此松了一口气,学习时间得到了保障,马列学院的教学氛围逐渐恢复了以往的活力与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