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日本不怕中国?没那么简单!你看日本最高面额纸币上,是谁的画像
创始人
2025-09-07 01:02:23
0

日本能登上世界舞台,曾一度成为世界级的强国,这要归功于甲午战争的胜利,凭借对清朝的天价赔款,获得了日本的第一桶金!然而,这仅仅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显而易见,日本成功地抓住了始于英国的工业化力量。

如果依然使用冷兵器,如大刀、长矛等,别看清朝的表现堪忧,真要打起来,连日本和英国也未必能占得了上风。因为从中国历史来看,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场大兵团、形式多样的博弈,打斗的艺术水平已经达到了极致——即使是元朝和清朝,也是依赖汉族的战力和智慧才能有所成就。

这一点稍微懂点古代史的人都能明白,不再多说。然而,工业力量所带来的坚固战舰和威力强大的火炮完全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就算我没有任何武艺,但我手中有枪,你觉得谁能胜出?这就是所谓的降维打击。日本正是趁此时机,成功完成了对中国的弯道超车。

也就是说,从甲午战争开始,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从未在中国面前低过头,哪怕在二战时遭遇美国和苏联的夹击——凭什么要怕中国呢?但日本,尤其是日本的精英们,真的是一点都不害怕中国吗?

一、从弯道超车到弯道摔车

大家都知道,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进入了失落的年代,所谓的失落十年、二十年…直到2010年才被中国超越,滑落至世界第三的位置。如今,连印度也开始虎视眈眈,盯上了日本的“世界第三”宝座。

日本为什么会陷入一连串的失落之中?事实上,在广场协议签署国中,日本还有一位“难兄难弟”——德国(西德)!由于日本和西德的快速发展,导致美国、英国等国深感不满。

于是,美国主导通过“广场协议”来打压这两个战败国,结果日本被打击至下滑,而德国却成功挺过危机,并逐步整合欧盟。为什么德国没有像日本那样陷入失落?原因很简单。

德国抓住了苏联解体的契机,完成了东西德的合并。形象来说,西德的经济泡沫恰好为东德的复兴提供了启动资金,西德的大规模投资让相对落后的东德焕发了活力,具备了资金、技术、市场和需求。

看懂了德国,再看看日本,是否也有类似的条件?答案是有!这就是中国,没人会对此有异议吧?毕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大量投资,甚至提出了“雁形发展理论”。

日本希望成为“雁头”,亚洲四小龙作为翅膀,中国则作为庞大的身躯。简单来说,中国被定位为产业链的最低端。这个理论并非空谈,实际上在上世纪末,这种安排确实存在。自然,这种理论最终破产了。

为什么?很简单,因为中国是“龙”,而你却想做“雁”,格局太小了!那时候中国虽然处于“潜龙勿用”的状态,但最终会过渡到“见龙在田”的阶段!所以说,日本最终被他们自己的狂妄所击败,过于轻视中国的崛起。

于是,日本进入了“弯道摔车”的局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汽车产业。中国和美国都走上了电动汽车路线,而日本却选择了氢能源作为未来的主攻方向,且在氢能源领域取得了相当大的技术成就——截至2019年,全球83%的氢能源专利都来自日本企业。

然而,最终日本却在中美主导的电动汽车浪潮中彻底被甩在了后头。为何?原因很简单,中美两个大国,无论体量还是地位,根本不可能受制于日本。因此,日本的大量研发投入最终付诸东流。

再多的专利,再先进的技术,也不过是水中月,除非这些技术能够共享,或者低价出售给像美国、中国这样的大国。否则,凭日本的实力,又怎能与中美竞争?

笔者私下把这一局面称为“弯道摔车”!当然,早期的互联网红利时代也是如此,移动手机产业等都陷入了类似困境。日本一步错,步步错,失落的岁月一年又一年,仿佛变成了宿命。

更明确地说,日本或许不怕中国,但它却极为担忧美国。现实是,正是美国和中国从互联网时代一路吃到了电动汽车的红利,这二十多年来,欧洲和日本的产业巨头如诺基亚、索尼等纷纷倒下,而中美的企业却乘机崛起。

因此,站在国家发展的外部驱动力的角度,日本的确不必害怕中国。因为对任何有追求的国家来说,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或敌人,才是推动其持续发展的外部动力!

二、日本最高面额纸币上的人物是谁?

难道日本看不到这些外部变化吗?连像笔者这种“胡说八道”的自媒体人都能察觉到这些变化,你认为日本会看不懂?日本之所以不怕中国,还另有一个内在原因。

正如上图所示,这张是日本最高面额纸币上的人物,他的名字叫福泽谕吉,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生于1835年。他对日本最为重要的贡献,就是提出了“脱亚入欧”这一理论。

1885年,福泽谕吉在《时事新报》上发表了“脱亚论”:“日本的国土虽然位于亚洲东部,但日本国民的精神已脱离了亚洲的固陋,而向西方文明看齐……”

如今,尽管“脱亚入欧”的理论已经成为日本的基本国策,但这一理论仍深深根植在日本社会,因此,日本最高面额纸币上印着他的画像,而非天皇。这意味着,从根本上,日本已经不再认同自己是“亚洲的一部分”,在他们的眼中,亚洲并不重要,凭什么要畏惧中国呢?

这种矛盾的背后,实际上是日本在历史文化上的深层分裂。日本试图摆脱亚洲身份,幻想自己成为西方一员,但事实上,它无法摆脱地理和文化的局限,依然处于亚洲。

从这个角度看,日本并没有真正理解西方崛起的本质——这源于工业化的力量,技术突破(如蒸汽机)改变了世界格局。一旦东方掌握了这些技术,自然能够缩小与西方之间的差距,从而改变国际竞争的形势。

许多人认为中东地区的落后源于历史文化原因,但实际上,这一切都与西方的封锁有关。如果伊朗能够自由发展工业化,可能会令以色列都感到恐惧。

最终,日本的“脱亚入欧”是由于其内心的不自信,甚至是自我否定。这种不自信反而让日本变得更加极端,结合日本的生存环境(岛国的局限),二者的作用下,使得日本出现了自我分裂。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总是给人一种神经质的感觉,妄自尊大,忽视自身条件,随意采取冒险行动——无论是全面侵华,还是珍珠港事件,抑或是如今的氢能源研发和核污染水排海等行动,都是如此。

总的来说,日本不怕中国是对的!但如果哪一天日本开始害怕中国,那可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那意味着日本可能会彻底放弃“脱亚入欧”的理念,那时候的日本,连自己都无法信任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董... 这是人类与文明之间的一场巨大的灾难。 为了抵挡关东联军的进攻,董卓毫不犹豫地以无数百姓的生命为代价,...
原创 朱... 1368年,经过十五年的艰苦征战,朱元璋终于在这一年成功登基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
原创 刘... 在秦始皇在位期间,刘邦因私自放走囚徒而被迫逃亡至芒砀山。当陈胜和吴广揭竿而起时,刘邦才得以脱离芒砀山...
韩城花朝节:一场穿越千年的风雅... 怎么说呢,如果你问我五一假期最值得打卡的文旅活动,那必须得提韩城这场“花朝季”。阳光正好,古城墙下百...
原创 日... 1944年3月30日,苏联与日本在莫斯科签署了《北萨哈连(北库页岛)日本油矿和煤矿租借区移交苏联的议...
原创 袁...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我们的民族便深陷困境,而谁能救中国成了当时社会的重大难题。鸦片战争之后,奕...
原创 中... 200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阶段性报告发布后,斯坦福大学的倪德卫教授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直言“...
观战台:英格兰争5连胜 C罗冲... 欢迎收看2025-26赛季第6期观战台,本文将为您囊括北京时间9月8日至9月10日期间世界足坛重要赛...
原创 特... 20世纪的苏联是一个阶级分明、特权横行的社会。对于身处上层的官员和特权阶层来说,他们不仅拥有无可匹敌...
原创 “... 孙吴的历史背景 孙吴,成立于229年,由孙权所建立,是一个位于中国东南的政权。它与曹魏和蜀汉构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