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都知道,朱元璋能打下大明江山,郭子兴可是个绕不开的关键人物。郭子兴是定远富户,家底厚实,平日里就爱结交各路豪杰,在当地那声望颇高。元末那会儿,朝廷昏庸,百姓日子苦不堪言,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郭子兴也顺势拉起了队伍。他名声在外,又爱招揽人才,很快就聚集了数千人,开启了起义之路。
朱元璋当时所在的寺庙,也被饥荒波及,住持无奈遣散众人,让大家自谋生路去化缘。在外云游的几年,朱元璋真切见识到了社会的残酷现状。恰好这时,好友汤和给他发来邀请,邀他加入郭子兴的起义军,朱元璋便来到了郭子兴麾下。这朱、郭二人的缘分就此开始。朱元璋虽说走投无路才来,但他一心想干出一番事业,作战时总是冲在前面。很快,他的能力就入了郭子兴的眼。在郭子兴看来,朱元璋这年轻人,作战勇猛不说,还很有头脑,便有心提拔他。没多久,朱元璋就从一个普通小兵,成了亲兵九夫长,不仅能统领一批人,还成了郭子兴跟前的红人。郭子兴为了表示对他的重视,还把义女马秀英嫁给了他,这马秀英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马皇后。再往后,朱元璋逐渐成长为这支队伍的领袖。
可当朱元璋崭露头角时,郭子兴还有三个儿子呢。郭子兴去世时,除了大儿子早已战死沙场,其余两个儿子郭天叙和郭天爵都正值壮年。那为啥最后是朱元璋成了大赢家呢?郭子兴对朱元璋有知遇之恩,朱元璋又为啥会和他的后人产生冲突呢?
这事儿啊,得从郭天叙和郭天爵说起。前面说了,朱元璋深受郭子兴赏识,虽说这都是他凭本事挣来的,但还是惹得旁人眼红,郭天叙和郭天爵尤其如此。他们作为郭子兴的亲儿子,自己父亲不夸自己,反倒对一个外人赞不绝口,虽说朱元璋算是半个亲戚,可终究不是正经亲戚,这让他们心里特别不痛快。他们既看不惯朱元璋,又担心父亲真把势力传给朱元璋。所以,在郭子兴还在世时,他们就常在父亲面前说朱元璋坏话,想让郭子兴厌恶朱元璋。郭子兴呢,还真听信了儿子的谗言,开始刁难朱元璋,这也是朱元璋后来离开郭子兴自己打拼的原因之一。郭子兴死后,这两人还是不放过朱元璋,处处作对。他们仗着官职比朱元璋高,小动作不断,可把朱元璋烦透了。朱元璋心里也纠结啊,一方面,这两人是自己伯乐的儿子,不好轻易对付;另一方面,要是真起了冲突,肯定影响军队稳定,不利于自己长远发展。
1356 年,郭天叙在攻打江南时,死在了敌军元帅陈埜先手上。另一个儿子郭天爵也没活下来,他老是和朱元璋作对,朱元璋忍无可忍,最终把他处死了。
郭子兴还有两个女儿,比起儿子的惨烈,她们就幸运多了。一个是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也就是郭子兴的义女马秀英;另一个是郭子兴的亲生女儿,后来成了朱元璋的妾室,朱元璋称帝后,她也成了妃子,享尽荣华富贵。
除了这些子女,还有个小插曲。弘治年间,有个叫郭琥的人,自称是郭子兴的第四个儿子,朝廷还让他每年祭祀郭子兴。可没过多久,郭琥的身份就被郭子兴的邻居宥氏揭穿了,最后在礼官建议下,剥夺了他奉祀的身份。
郭子兴对朱元璋有提携之恩,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很快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还下令为他建庙,《明史》里更是把明朝基业的开端,归功于郭子兴率领的红巾军。但在权力的角逐中,郭子兴的亲生儿子们,却没能在朱元璋手下有个好结局。唉,历史就是这么复杂,充满了无奈与变数。咱站在后人角度看,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呐。
怎么样,今天这关于郭子兴后人的故事,有没有让你对那段历史多了些了解呢?要是觉得有意思,就动动你那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一下吧,保准你往后财源广进,好运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