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历史上,地球霸主的称号至今只有三位拥有。第一个是成吉思汗创建的蒙古帝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曾横扫世界。如果不是蒙古大汗蒙哥死于四川钓鱼城下,蒙古的大军极有可能就会推进到欧洲,甚至征服整个西方。所以,曾有人戏谑地说,实际上正是四川人拯救了欧洲,否则欧洲可能早就没有“西方列强”之名了。
当然,历史无法假设,但这种观点却揭示了全球历史的一个重要观念——全球一盘棋。也就是说,蒙古帝国的崛起让我们第一次从全球视角来看待世界历史,而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地方的局部。明朝便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尤其是在朱棣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实际上中国率先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可惜,最终的利益却被欧洲国家所摘取。
第二个世界霸主是英国,其“日不落帝国”的称号彰显了其在全球的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借助工业文明的优势,英国对农耕文明发起了降维打击,导致大清帝国在鸦片战争中被打沉,奥斯曼帝国也未能幸免。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面对英国这个霸主,不论是喜悦还是愤怒,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世界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区域,而是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竞争的残酷性也因此提升了好几个层次。
这种全球化竞争的升级,也为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提供了根源。为何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欧洲?原因在于英国未能利用其先发优势将欧洲统一,而拿破仑曾试图走上这条道路,尽管最终失败。至今,欧洲依然在不断地流血与纷争中,欧盟的成立正是为了避免这种内乱。有人曾调侃,欧洲的最大悲剧,就是少了一位秦始皇。
第三位世界霸主是美国,欧洲的衰败给了美国腾飞的机会。这个过程我们已经非常熟悉,因此不再赘述。从此以后,全球霸主的出现让任何国家或地区若想闭门自娱,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中国对此最有感触。即便是北洋政府、蒋介石的民国,都有其闪光点,然而相较于新中国,尤其是毛主席的领导,显得不堪一击。因此,新中国的成立无疑是全球历史的重大事件,不管承认与否,事实已经清晰可见。美国曾一举打垮了四个世界第二,但面对第五个世界第二——新中国,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辛格曾指出,美国已打败了四个世界老二,但第五个将反过来挑战老大。
要理解基辛格的这番话,我们首先需要从四个被美国打垮的世界第二谈起。
二、四个世界第二如何垮的?
被美国击败的第一个世界老二,不仅仅是德国,还有英国。若没有德国试图取代英国的野心,美国可能还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为一个暴发户。换句话说,正是由于欧洲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才让美国最终渔翁得利。
这便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尽管美国的GDP在战争期间已经跃居全球第一,但与欧洲主要强国相比,其全球影响力仍显得微不足道,因此一直被当作“暴发户”。如何整合欧洲,成为美国面临的最大挑战。
为何“整合”如此重要?因为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德国挑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希特勒崛起时已经意识到,欧洲必须统一,不能再让如此碎片化的局面持续下去。了解这一点后,我们不难发现,尽管二战参战国繁多,最终决定性的却只有五个国家——德国、苏联、美国、日本和中国。而英国和法国的影响被过度夸大,其中英国早早投降,法国则依赖美苏。
这些参战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实行“集权制”,即便是美国当时也采用了罗斯福的新政,这被称为“新国家主义”。
从这个角度看,二战对于德国来说,其实是一场试图统一欧洲的战争,但结果却是欧洲内部分裂让美国得到了最大的利益。许多学者认为,德国的崛起实际上是美国在背后推动的,经济上也给予了德国很大支持。简而言之,美国通过操控德国使欧洲陷入混乱,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美国的这一做法,至今依然延续在现代,例如在俄乌冲突中,欧洲再次被消耗殆尽。
美国能在欧洲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正是因为欧洲内部国家众多且竞争激烈,彼此势均力敌,不容易形成统一战线。因此,美国的策略是“内部引雷”,促使国家之间的纷争,让自己最终受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英国和德国的衰落,苏联成为了与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尽管美苏两国称霸世界,但实际上苏联的整体实力远逊色于美国。二战后,苏联为了打赢战争付出了巨大代价,导致其在经济、科技、人口等方面全面落后于美国。因此,为了打败苏联,美国采取了全面的竞争战略,无论在经济、科技、军事还是思想领域都对苏联进行全方位压制。
这种高强度的持续竞争,虽然让美国付出了不小代价,但最终美国胜利了,苏联在1980年代末解体。美国的成功在于其整体优势,凭借外部高压迫使对手内部崩溃。这种做法并不神秘,只是利用了自身的优势,促使对手瓦解。
至于第三个和第四个世界第二——日本和欧盟,它们的被打败则并不复杂。日本和欧盟都有各自的短板,甚至可以说日本是美国的经济殖民地,至今依然没有恢复成一个完整的独立国家。
因此,美国打垮日本和欧盟显得相当轻松,常见的方式包括广场协议和科索沃战争等。
综上所述,美国成功击败德国、英国和苏联,展现了其精妙的策略,而击败日本和欧盟,则没有太多技术含量。
那么,面对崛起的中国,美国能否重复其以往的做法呢?
三、中国会步后尘吗?
首先,能否像以往一样通过“内部引雷”策略,恐怕是一个难题。大多数中国人可能认为这一点很难实现,因为日本对美国的复杂关系已经成为一种束缚。尽管日本曾在世界第二的位置上多次与美国发生冲突,提出了如《日本可以说不》一类的著作,强调日本有自己的独立路线,但美国对日本的控制依然深远。
然而,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尽管美国与日本有着复杂的互动,但中国的抗美情结,特别是毛主席时期的抗美援朝,使得中国形成了强大的抵抗能力。因此,美国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对中国施加足够的影响力。
至于美国的全面施压手段,尽管其效果并不显著,关键原因在于:中国并不惧怕美国。苏联的失败背后有恐美心理,而中国的历史经验以及毛主席的理论,使得中国人对“纸老虎”的恐惧早已消失。因此,基辛格所说的美国可能被反杀的局面,似乎并非空穴来风。
以上只是笔者的个人见解,作为抛砖引玉,期待更多有深刻见解的读者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