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领袖,更是一位出色的谈判专家。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积极参与与国民党的多方谈判,这一过程持续了超过十年的时间,体现了他在艰难政治环境中的执着与坚持。
到了1946年,周恩来时年48岁。4月28日,在曾家岩五十号,他举办了一场告别茶会,主要面向文化界的朋友,出席者多达两三百人,场面相当热闹。然而,因东北问题的谈判正陷入僵局,周恩来内心的沉重与忧虑显而易见。
“重庆真是一个谈判的城市。”周恩来沉思后说道,“整整十年我都在为团结而奔波,穿梭于重庆与延安之间,这些谈判让我消耗了生命中的五分之一,心中感到有些疲惫!”接着,他语气坚定地说:“民主事业的道路是多么的艰难啊!尽管我已经快五十岁了,但我不敢因此感到沮丧,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完这段极为艰辛的旅程!”这一番话展现了周恩来为完成使命的毅力与信念。
在离开重庆的前一夜,周恩来接待了一位来访的记者,感情真挚地讲述自己的历史与经历。他深情地表示:“中国人民已经觉醒,尽管前路仍然艰难,但在我们的一生中,必能走完这些苦难的旅程,最终获得胜利。然而,这最后的阶段尤为艰辛,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克服重重困难。”这番话充分体现出周恩来心中对新中国的期盼,他愿意不惜个人一切,勇于承担苦难与奋斗,为了实现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不懈努力。这也是他始终追随毛泽东等人的根本原因。由陈冠任著作、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和《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这套书籍,详细记录了周恩来与毛泽东等人在追求新中国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与牺牲,该书已经成为该社历年的畅销书,销量超过百万册,深受读者喜爱,成为红色历史畅销书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