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和吴广常常因宣传画的原因,被误认为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的失败也被解读为农民阶级的失败。然而,如果你仔细分析历史文献,就会发现他们事实上是秦朝时期优秀的基层军事指挥官。导致他们失利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更高级的军事技能。
对陈胜和吴广的误解部分源于陈胜的早年经历,他确实曾是一位农民,并留下了不少名言。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刘秀和董卓同样有过务农的经历,为什么人们却不把这两位也称作农民呢?在古代,务农是一项普遍的劳动,不能仅仅将陈胜的身份局限于农民。实际上,在他们发起起义的时候,陈胜和吴广已经是秦军中的基层军官。他们担任的是屯长一职,相当于军队中的连排级干部,负责管理约50名士兵。这一职位的军官通常具备较强的实战能力。正如唐诗所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在近现代的军队中,许多士兵出身的连排级军官往往是那些拥有卓越军事素质的精英。陈胜和吴广亦是如此。他们在夺取两名将尉的过程中经历了极其惊险的场面,吴广凭借着一身过人的空手夺刀技艺成功夺得了将尉的宝剑,一举反杀,展现了出色的个人军事能力。
在中国历史上,掌握这种技能的人并不多,东汉末年的邓展与曹丕等人虽以武艺著称,但与陈胜、吴广的能力相比仍显不足。秦军对军事官员的武艺考核极为严格,若军官在弓箭射击方面未能达标,保送他们的县尉也将受到罚款的处罚。由此可见,陈胜和吴广的射击能力应该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他们不仅能够空手夺取武器,而且射击水平也相当不错,个人武力值可以估算为80分左右。与项羽的优越家教不同,陈胜和吴广的这80分军事技能,显然是在秦军的训练和实战中锤炼出来的。
当陈胜和吴广发动起义后,他们在军事指挥和战略谋划方面展现出了相当高的水平。他们迅速夺取了陈地,吴广更是将部队分成多路,数月之间打穿了半个河南。在三川郡(即古韩地)的野战对决中,他们竟然成功击败了秦军,而三川郡的长官是李斯之子李由,这一地区还有着秦汉时期中国最大的粮仓——敖仓。因此,三川郡的防守力量极为强大,但李由却在战斗中被迫向父亲李斯求援,足见吴广的出色指挥能力。此外,陈胜还派出了宋留,成功夺取了南阳,这一历史上著名的冶铁和军工重地,意图通过武关进攻关中。
陈胜和吴广还派出周文进攻关中,不到几个月就逼近了咸阳。他们凭借初级军官的水平和技巧,能够达到这样的战果实属罕见,之所以未能更进一步,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掌握更高层次的军事技能。这种高级战术知识在当时的将门和军事世家中受到严密垄断,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学习。项羽年少时曾接受过项梁的私教,使得项家兵法在他手中成为“兵流势家”的典范。而张良虽然出身韩国旧贵族,家庭富裕,但他仍需向黄石公学习兵法,并将所学传授给悟性超群的刘邦,使刘邦具备了指挥十万大军的能力。其他如韩信、李左车等人,都有较为高深的军事训练背景,这些人最终成为了楚汉争辉的核心角色。
可惜的是,陈胜和吴广在战争中未能及时提升自身能力,最终遭到章邯的击败和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