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正式成立,编制下设两个军、四个师,而其中的第4军12师尤为引人注目,这个师因其众多杰出人才和勇猛将领而闻名。特别是它的领导者,陈赓,堪称一大亮点。
陈赓,作为“黄埔三杰”之一,经历丰富,且极具传奇色彩。他不仅参加过北伐战争,为蒋介石的安全立下赫赫战功,还曾参与南昌起义,领导过中央特科。他既是文人,又是武者,足智多谋,勇猛无畏,声名远扬。1931年9月,陈赓被派往鄂豫皖根据地担任团长,不久后,红四方面军正式成立,陈赓被任命为第4军12师师长。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战经验,陈赓都具备,打起仗来机动灵活,常能凭借少数兵力获胜,令敌人措手不及。他曾打得日军晕头转向,迫使敌方集中优势兵力来对付他,甚至宣称要“专打386旅”。在解放战争时期,陈毅曾高度评价他说:“我党二十多年来创造的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刘、林并肩前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因此,很多人认为陈赓的战功已足以使他跻身元帅行列。
第12师下设三个团,每个团的团长都是赫赫有名的猛将,其中,第一位就是第34团团长许世友。许世友不仅是少林寺的武术高手,还将所学硬功夫融入到了军队训练中,参加红军后屡次担任敢死队队长,所向披靡,号称红四方面军的第一高手。许世友与陈赓的首次见面也非常有趣,甚至差点动起手来。那时,陈赓刚到12师,还不熟悉部队情况,于是亲自下去视察。来到第34团时,许世友正在带领战士们练刀法,挥舞大刀时十分专注。陈赓站在一旁,看得入迷,忍不住喊了声“好!”。当时许世友不认识陈赓,愣是大喊道:“你是谁,别打扰我们训练!”陈赓略带笑意地回答:“你是许世友吧?刀法不错,但力量有余,灵活性稍显不足。”许世友当即火冒三丈,回应道:“既然你也是练家子,那就来比划比划!”这时,旁人提醒道:“团长,这是新来的陈师长。”许世友恍然大悟,之前早听说过陈赓的名气,没想到此人竟是个看起来文弱书生的模样。于是许世友上下打量了一番,问道:“真的是陈师长吗?”陈赓哈哈一笑:“陈赓还需要假扮?就是我本人!”许世友也笑了,觉得陈赓幽默风趣,性格与自己十分合得来,从此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抗战期间,许世友从抗大毕业后被调至八路军129师386旅,担任副旅长。起初,他对这个副职并不满意,认为自己该当个旅长,哪能屈居副职。但当他得知386旅旅长竟然是陈赓时,立刻改变了态度,欣然接受了这个岗位。第二位团长是第35团的高绍先,他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红军猛将,若不是在1932年英勇牺牲,到了1955年授衔时,他极有可能会成为开国将军。第三位团长,是开国大将徐海东,时任第36团团长。徐海东比陈赓年长三岁,虽未上过军校,但凭借出众的天赋和坚毅的决心,投身革命并参与了无数次激烈的战斗。他自豪地说:“我可是青山大学毕业的!”徐海东与许世友一样,勇猛无畏,常常冲在最前线。尤其有一次,大雪纷飞的夜晚,徐海东带领一个特务连冲向敌军的两个师,为了鼓舞士气,他脱掉了所有衣服,只穿一条内裤,大声喊道:“今天老子就死在这里,看看这群王八蛋敢不敢收留我!”这种气吞山河的场面,深深震撼了战士们,也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大家纷纷脱掉外衣,跟随徐海东冲向敌军。敌军面对这种惊人的阵势,不禁心生恐惧,慌乱中纷纷丢盔弃甲,四散逃窜。陈赓后来常以此事为傲,说:“我一生最光荣的事,莫过于曾是徐海东的上司,他可是赫赫有名的‘徐老虎’,我当他的领导,他不仅没咬我,还帮我解决了不少难题,‘老虎’就是猛!”可惜,由于频繁负伤,徐海东错过了更大的战场,未能在解放战争中大展宏图。即使如此,在1955年授衔时,徐海东依然被授予了大将军衔,排名仅次于陈赓。
总的来说,第12师无疑是一支实力强大的部队。它不仅诞生了两位大将和一位上将,还涌现出了许多其他名将,堪称红军时期最为精锐的一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