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0年5月28日,正值光绪帝的第26年,英、法、美、德、俄、日、奥、意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的联军对清朝发起了侵略行动。他们借助义和团运动的借口肆意进攻,攻入了北京城,展开了残酷的烧杀抢掠,毫无底线地破坏了这座古老帝国的繁荣。尽管联军人数不足5万,但他们的武器装备先进,迅速将当时4亿多人口的大清朝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到了8月14日,北京彻底沦陷,慈溪太后无奈之下选择了逃亡,形势愈加严峻。
这群侵略者在紫禁城、中南海和颐和园中窃走了无数珍贵的宝物和文物。英法联军在“圆明园”这个万园之园进行了一场惨烈的劫掠,不仅如此,他们最后还放火焚烧了这座皇家园林,给文化遗产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后来,法国作家雨果在一篇痛斥的文章中写道:“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在我们眼里,欧洲人是文明人,而中国人则被视为野蛮人。这便是文明对野蛮所施加的暴行,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显然,作为列强之一的美国并不是出于维护中国利益的高尚情操。那时,英国、德、俄实力强劲,而美国、意、日、奥、法相对较弱,瓜分中国的提议最初是由英国提出,其余国家也都表示赞同,唯独美国持反对意见。实际上,美国之所以反对,也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当时,美国这个刚建国不足一百年的新兴国家,实力并不强大;而英法结成同盟,必能从中获利颇丰,德奥之间则可携手共进,俄国实力雄厚更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日本靠近中国,更能轻易地控制大片领土。此时的美国无疑处境艰难,远离中国,面临在美洲与墨西哥争端不休,同时还与拥有悠久殖民历史的西班牙争夺古巴与菲律宾的利益。
如果不及时反对,终将面临七国瓜分的局面,他们在中国根本无法立足。而且,美国在中国的影响力非常微弱。1900年7月3日,美国向各国发出了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主张寻求另一种解决方案,希望“维持中国领土的完整,保护由条约和国际法所保障的友好国家的所有权利,并确保全世界与中国的各个部分进行平等的公平贸易”。
显然,美国的真正意图是想要经济上的掠夺,借机获取中国的廉价资源,将其加工成各种商品,再以高价销售回中国,从中谋取巨额利益。其他国家考虑到这种策略比直接殖民更为划算,于是纷纷赞同美国的做法,共同压榨中国,利用这场战争进行无本的买卖,获利颇丰。
在晚清时期,中国共签署了34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让了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如今整个中国的国土面积仅为960万平方公里,大家可以算一算,究竟被割让了多少土地。同时,中国还需支付高达17亿两白银的赔款,这使得当时的中国面临着空前的经济困境,几乎无法偿还。对于八国所要求的赔款,中国的负担可谓沉重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