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拍摄于陕北,长征刚刚结束,画面中的男人骨瘦如柴,衣衫褴褛,神情忧愁,他正是毛主席。看着他那一脸的疲惫与苦涩,不禁让人感到心酸。回想起曾经英俊潇洒、充满活力和乐观精神的毛主席,如今竟然变成了这样。那时的毛主席经历了长征的艰难困苦,身体与心灵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折磨。今天,我们再次回顾长征的历程,深刻体会毛主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与痛苦。
1934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失利,站在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正是这个关键时刻,毛主席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决然地说道:“眼下只有突围这一条路。敌人的西部防线薄弱,向西进军,正是最佳选择!”经过毛主席的果断指挥,红军的8.6万战士开始了艰苦的长征。
长征的路途充满了无尽的艰辛,毛主席在其中饱受身体上的折磨。1935年6月,中央红军在翻越夹金山时,毛主席身穿单薄的衣衫,在刺骨的寒风中瑟瑟发抖。警卫员见状,急忙走上前去,关切地说道:“主席,前面的路很滑,我扶您走吧。”毛主席却转过身,坚定地回应:“不用担心我,保护好伤员去!”他挥手示意,指向了后方,并且拒绝任何照顾自己。后来,毛主席更是为了照顾伤员,主动放弃马匹和棉衣,自己忍受寒冷,毫不怨言。
1935年8月,中央红军行进至毛儿盖草地。这片草地遍布湿滑的沼泽,稍不留神,就可能深陷其中,生死难料。在这个时候,毛主席想出了一个办法,鼓励大家紧密合作,安全通过。“大家手拉手,一起走,力量聚集,定能顺利穿越!”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大家一边紧握双手,一边唱起了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这首歌唱出了他们在草地中所面临的第二大难题——缺乏食物。由于没有足够的粮食,战士们只能以皮带和草皮充饥。
有一次,看到大家饥肠辘辘,毛主席心生一计,决定牵来自己的马,杀了给大家充饥。“把马杀了,让大家吃顿饱饭吧。”他说道,然而警卫员迟疑道:“主席,我实在不忍心…”毛主席目光坚定,打断他的话:“别再犹豫了,动手吧。”那匹马陪伴毛主席走过了从瑞金到赤水、从雪山到草地的漫长路程,它不仅仅是毛主席的坐骑,更是他忠诚的朋友。警卫员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开枪,马倒下的瞬间,毛主席没有动一口马肉,而是默默地啃起了草皮,把那些难以忍受饥饿的战士留给了马肉。
然而,身体的痛苦远不是毛主席唯一的煎熬。1935年,红军经过贵州时,路边有一对祖孙吸引了毛主席的注意。两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几乎与死去的人无异。看到这一幕,毛主席不禁流下了眼泪,他走到祖孙身边,将自己的毛衣和食物递给了他们。“老人家,请您拿着这些。我们是红军,红军就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翻身得天下的。”他一边说道,一边紧握着老人的双手,心中充满了痛苦与无奈。毛主席心知,中国的百姓中有成千上万像这样的苦命人。如果他失败了,这些无辜的百姓将没有任何希望。眼前的困境,瘦弱的老人,倒下的战士,无时无刻不在摧残着毛主席的心灵。
这些心灵与身体上的双重折磨,让毛主席的身体日益消瘦,渐渐变得骨瘦如柴,正如那张照片中所呈现的模样。然而,正是这段苦难的历程塑造了毛主席坚韧的意志,他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愈加坚定,最终带领全国人民走向了胜利。我们怀念并纪念这一段历史,铭记毛主席为革命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