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盲盒”开海南!旧石器、深海船……哪一个最让你惊喜?
创始人
2025-09-06 14:34:01
0

近日

海南考古迎来里程碑式发现

白沙南或河遗址确认为

距今1万年前后的

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

多年来,海南考古人手铲释天书、拂尘觅古幽,不断揭开海南岛历史神秘面纱。今天一起回望海南岛上的重要考古发现,聆听那些远古回音。

1、旧石器时代遗址

★ 白沙南或河遗址

2023年,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金波乡南或河右岸台地采集到多件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和工具等,初步确定为旧石器时代遗址,这一发现填补了海南岛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又一空白。

资料图:考古人员在南或河流域采集的旧石器。

2024年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制品,还发现了数量众多的透明材质小石片和小型石英制品。并且考古人员在地层中明确发现了数处火塘遗迹,是古人类生活的重要证据。

截至目前,遗址目前已出土编号石制品6000余件,筛洗出土石制品已达20000余件,另有相当数量的果壳和炭屑遗存。经光释光测年,初步得到遗址年代结果为距今1万年前后。

从目前尚属有限的考古发掘与调查结果来看,南或河遗址是海南岛已知面积最大、保存状况最好、地层堆积最厚、文化层序最多、文化遗物数量和内涵最丰富,且具有明确年代序列的唯一一处史前旷野遗址。

★ 昌江史前洞穴遗址

昌江黎族自治县境内的诸多洞穴遗址,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迄今为止海南发现的最早古人类遗存。

资料图:考古工作者正在研究洞穴采集标本。

2024年,昌江史前洞穴遗址开展考古调查。考古队员足迹遍及皇帝洞、上亩洞、钱铁洞等20多个喀斯特洞穴。此次考古工作收获颇丰,尤其是在王下乡钱铁洞遗址发现了大量古人类遗物。

此次考古发现的石制品均为打制石器,体现了明显的华南砾石打制石器风格,应是源自广西百色盆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这充分说明昌江史前洞穴遗址年代久远,处于距今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资料图:考古人员在昌江钱铁洞采集的石制品。

2、新石器时代遗址

★ 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

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的考古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已发现60余处史前遗址。

其中,以“英墩文化遗存”(距今6000至5500年)、“莲子湾文化遗存”(距今5000年)、“桥山文化遗存”(距今3500至3000年)为代表的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了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考古人员正在陵水内角遗址现场进行田野作业。

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已表明,距今6000年到3000年间,有很多人类群体在此生活。内角遗址的发掘为理解当时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新的材料。

★ 文昌大有遗址

大有遗址位于文昌市会文镇大有村北部的沙堤上,属于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沙丘遗址。

遗址于2023年2月发现,面积约14万平方米。2024年10月至12月,考古人员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遗物,以陶器和石器为主,另有少量骨器。

文昌大有遗址出土的陶器。

大有遗址出土遗物丰富,既有环海南岛史前海洋文化的共同特征,也表现出了和海南岛东南部地区不同的文化内涵,文化面貌独特,已被纳入“考古中国·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重大项目课题。

★海口珠崖岭城址

珠崖岭城址位于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博抚村北,坐落在南渡江西岸的一处高台地上,城址平面近方形,城内面积2万多平方米。

珠崖岭城址出土的瓦当。

珠崖岭城址考古发现的排水沟和道路。

考古发掘出土了陶瓷器、建筑构件等大量遗物。也发现了多处不同类型的遗迹,有砖、石铺成的道路,砖、石堆砌的灶,筒瓦和砖铺成的排水沟,还有柱洞、灰坑、灰沟等,较清晰地反映了城内的建筑单元和功能分区。为了解海南岛唐代的行政设置、社会生活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提供了珍贵线索。

★ 澄迈福安窑址

澄迈福安窑址是现今海南唯一一个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古窑址。2002年5月至6月,福安窑址进行了第一次试掘,出土陶瓷器标本2500余件以及大量垫饼等窑具,发掘者认为窑址年代当属元明清时期。

福安窑出土的青花执壶。

2004年3月至4月,福安窑第二次发掘出窑炉5座,属龙窑类型的横式阶级窑。初步推断,福安窑址为清代烧造,这也改写了2002年时学者对其年代的认识。

★ 昌江县旧县村窑

海南的瓷器最早烧于何时?

昌江县旧县村窑发现的青釉碗特征接近宋元时期,饼足碗与其他省唐代的饼足碗基本一致,再结合旧县村自隋唐就作为昌江附近地区县治的历史以及窑址发现的元代龙泉青瓷片,推测旧县村窑始烧年代应不晚于宋元。

★ 华光礁 I 号沉船遗址

这是海南也是中国第一次开展的远海水上考古发掘活动,除发现保存相对较好的船体构件外,船舱内还发现了大量外销陶瓷器。华光礁I号沉船出水陶瓷器主要是福建德化窑、闽清义窑和江西景德镇窑等窑口的产品。

华光礁I号出水陶瓷器。

★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发现于2022年10月,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遗址水深约1500米,两艘沉船其年代分别属于明朝正德、弘治年间。

一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环形区和条形区组成。其中,核心区长约37米、宽约11米,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约3米,由船体和大量堆叠有序、码放整齐的瓷器、铜器、竹木器等构成。一号沉船遗物数量超10万件。

△一号沉船核心区摄影拼接图

二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和散落区组成。其中,核心区南北长约21米、东西最宽约8米,遗物以原木为主。

△二号沉船遗物堆积

二号沉船乌木。

本次调查期间,共提取出水陶器、瓷器、原木等文物928件套,部分瓷器带有“福”“正”“太平”“吴文自造”等底款。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年代比较明确,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再现了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 海口·海瑞墓、海口·丘濬墓

海南现存明代官宦古墓中,丘濬墓和海瑞墓是受关注较多的两座,这两座墓相距不远,都在海口丘海大道一带。

丘濬和海瑞被誉为“海南双璧”,两人生存年代相近。他们的墓规格很高,形制方面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两座墓都有神道和石像生,墓碑上都刻有“皇明敕葬”4个字,墓地入口处都有石牌坊。海瑞墓前的石牌坊刻有“粤东正气”4个大字,丘濬墓前的石牌坊刻有“理学名臣”4个大字。这些设施和细节,既彰显了他们名臣的身份,又概括了他们的风范和才学。

海瑞墓。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 三亚·英墩遗址墓葬

2017年,考古队在三亚英墩遗址发现了一座古墓,墓主人骨骼保存基本完好。通过对该遗址出土的器物进行初步分析,专家推测英墩遗址的年代约为距今6000~5500年。这是海南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古墓,其出土的人类遗骸为研究海南先民的体质特征、DNA信息等提供了重要支撑。

★ 陵水·桥山遗址古墓

桥山遗址古墓是海南最早发现的史前古墓,2015年,考古队在陵水桥山遗址开展考古发掘时发现,桥山遗址的年代约为距今3500~3000年。因骨骼保存状况较差,只能初步判断墓主人身高约140厘米。整座墓未出土随葬品,却有8个柱洞环绕四周,考古人员推测柱洞与墓葬为共生关系,其上部以前可能有棚架设施。

桥山遗址出土陶器盖。省博供图

每一次考古发现都让我们对

海南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未来

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推进

海南的历史文化将

更加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监制:甘晨卉

图文整理:章慧

资料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 章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前言 在中国古代的官职安排中,一个人的职务并非仅仅取决于资历和经验,有时与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紧密...
原创 武... 1931年,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短短三个月内,东北全境几乎无一幸免,被迅速占领。随着侵略...
1962年美国《花花公子》封面... 1962年,美国《花花公子》杂志封面成为了时代的一个缩影,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对性感和美的定义,也反映...
原创 杀... 历史上有一位帝王,他的成就甚至早于秦始皇一统中国两千多年。他统一了中国,称王六十年,致力于推翻夏朝的...
原创 为... 前言 在皇宫深处,许多人都渴望获得皇帝的宠爱与信任,但能够真正赢得皇帝的信任者,少之又少。皇帝雍正因...
数万马家军决战30万解放军?揭... 文|小玉 编辑|小玉 前言 1949年夏末,当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被解放军收入囊中之际,西北军阀马步芳...
原创 长... 前言 有人曾问,屹立在大地上的这条绵延万里的古老城墙,究竟为何能够经久不倒?曾几何时,这长城承载了...
周醇荣—著名花鸟画家 在素有“状元之乡”美誉的江西临川,1962年诞生的周醇荣,自小浸润于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他师承两位画坛...
原创 李... 前言 李旦为何选择放弃帝位? 李旦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命运却使他两度被迫登上帝位。然而,这位生性温...
齐祖出山!土媒:费内巴切与53... 直播吧09月06日讯 据土耳其媒体Sabah Spor消息,齐达内即将出山执教费内巴切,接替穆里尼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