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晚清四大主力海军,北洋、南洋、福建、广东的实力如何排位?
1884年8月23日,法国海军袭击清朝南洋水师在福建的驻地,爆发了著名的马尾海战。此战可见,其他几个水师与北洋水师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让我们从头开始讲述。
当分析甲午海战的失败时,军事专家常常会提到一个重要的观点——满清并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海军力量。满清继承了传统的马背民族文化,海权意识相对薄弱,尤其是在打败台湾的郑氏势力后,清朝根本没有感受到海上威胁。
事实上,清朝的水师多以省为单位,互不统一,各自独立。满清的水师大多用于打击海盗,尤其是在沿海的海盗活动较为猖獗的地区,像广东和福建等地,每个省都独立成立了水师。此时,满清的海军更多的是为了治安而非防御外敌。随着海盗活动的增多,满清不断在不同地区建立水师,这也导致了海军发展滞后。
即便在洋务运动之后,满清也未能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海军,而是分别组建了广东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四支水师中,它们的实力差距非常明显。
第四,广东水师
广东水师的实力最为薄弱,它是在满清的旧广东绿营水师基础上组建的。广东水师的历史非常悠久,甚至早于福建水师,仅次于其建立时间。广东水师最初成立于康熙三年(1664年),水师提督驻惠州,然而,到了1668年,广东水师就被裁撤了。
到了嘉庆十四年(1809年),由于广东海盗严重,广东水师才再次重建。此时,清朝面临的大海盗活动使得广东水师的建立显得迫在眉睫。尽管广东水师拥有两万多兵力和400多艘军舰,但装备老旧且技术落后。英国人曾评价,广东水师的舰艇多数是老旧的木制帆船,甚至连一些火炮也只是几门火绳枪,远远不能与英国的舰队相抗衡。
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水师几乎全军覆没,其木制帆船甚至在遇到英国军舰时都难以自保。在广东水师屡次败北之后,清政府为了应对海盗问题,向英国和法国购买了6艘蒸汽火炮舰,并逐渐开始现代化。尽管如此,广东水师的装备仍然极为薄弱,在甲午战争爆发时,其战舰数量仅为37艘,总吨位1.1万吨,战力不足以与日本的现代舰队对抗。
第三,福建水师
福建水师曾一度是清朝最强的水师之一。早在康熙元年(1662年),清廷就为平定台湾的郑氏势力,在福建筹建了绿营水师,施琅被任命为水师提督。福建水师在当时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特别是在澎湖海战中,出动了2万4千名士兵和238艘舰艇。
福建的海盗问题也促使福建水师持续扩展,尤其在道光年间,福建的海盗活跃,几乎每个沿海地区都有海盗的踪影。福建水师的现代化进程也相对较快,得益于洋务运动带来的福建船政制造厂和船政学堂。然而,福建水师的舰艇仍旧严重落后,无法与现代化的海军对抗。
在1884年的中法战争前,福建水师的军舰装备远远落后,火炮老旧、舰体薄弱。在马江海战中,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11艘舰艇被摧毁,福建水师的存在被彻底击溃。
第二,南洋水师
南洋水师成立于1875年,由两江总督沈葆祯负责筹建。尽管南洋水师成立较晚,但它却肩负起了保护江浙沿海安全的责任。由于满清政府集中资源支持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在长期内未能获得足够的支持和重视。
尽管如此,南洋水师的军舰仍然保持了一定的规模和战斗力。在甲午战争爆发时,南洋水师的主力舰包括“开济号”和“南琛号”,这些舰艇的排水量在2200吨左右,但与北洋水师的现代舰艇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南洋水师的舰艇装备简陋,且没有足够的防护,实际上即便加入甲午海战,也难以改变战局。
第一,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无疑是晚清最强的海军之一。它由李鸿章主办,建立之初便具备了强大的海军实力。北洋水师的军舰数量庞大,且其最具代表性的舰艇“定远号”和“镇远号”两艘铁甲舰,曾在黄海海战中表现出强大的防御力。这两艘舰艇的排水量分别超过7000吨,而当时日本的铁甲舰如扶桑号的排水量仅为3000多吨,双方差距显著。
尽管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取得过一些重要的胜利,但由于装备的落后,特别是缺乏现代化的速射炮,未能有效应对日本的联合舰队。在黄海海战中,虽然“定远号”和“镇远号”在防御上表现不凡,但北洋水师整体战力的不足,最终导致了败北。
总结
清朝的四大水师各有其历史背景和特点,而它们在面对近代化强国时,显现出巨大的差距。尤其是北洋水师,尽管有强大的战舰,但由于技术的滞后与战术的缺乏,最终未能逆转甲午海战的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