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百余年只是一瞬,但这段时光足够让许多往事与人物渐渐消逝于尘埃之中。为了探寻晚清社会的蛛丝马迹,我们今天借助了一组经过修复与上色的老照片,来复活那遥远时代的记忆。
这位高大的军人是云南布政使衙门的亲兵,目测身高超过两米,以其魁梧的身材专门负责保护布政使大人的安全。凭借这样的体格,任何居心叵测之人都不敢轻言靠近。在历史上,地方官员常常倾向于选择身材魁梧的男性作为随扈,以此来增强自身的威慑力。以福建巡抚徐宗干的手下巡捕官为例,他身高接近一丈(虽然此数据有夸张成分,实际上超过两米),骑马出行时可以轻松压倒七匹骡子,足见其体重与力量皆超于常人。
《荀子·不苟》有云:“五寸之矩,画天下之方也。”木工作为传统工艺的根基,历史悠久,因而木匠在手工业中被尊称为百工之首。往昔木匠的入行培训体系相当完备,经历着“第一年磨练台面,第二年掌握基本功,第三年进行实际创作”的严格过程,远比如今培养大学生的过程艰辛得多。
两位身着传统服饰的人彼此拥抱拍照,这在当今社会看似平常,但在那个时代却实属罕见。晚清时期,夫妻之间的关系仍深受传统观念与宗法制度的束缚,男尊女卑的思想以及“夫为妻纲”的礼教更是限制了女性表达情感的自由。因此,夫妻间难以公开展示亲密的互动。幸运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的地位逐渐提高,夫妻之间情感表达方式的演变也在不断发生。
镜头前的三个男人镣铐相连,头发凌乱而滑稽,显然他们已在牢狱之中坐了相当长的时间。面对镜头,不但没有流露出悔恨或悲伤,反而全都露出一种难以抑制的笑容,这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或许,他们自知重刑难逃,也便“破罐子破摔”,对未来无所畏惧,呈现出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
一位父亲挑着扁担,一头筐里坐着小娃娃,另一头则装着日常交易的物品。而跟随其后的母亲因为裹小脚而行走不便,只能依靠拐杖支撑。尽管这张老照片摄于一个多世纪前,但这一幕对许多在农村长大的观众而言并不陌生,因我在三十多年前也曾经历过相似的场景。
母女俩的双脚都被裹得紧紧的,传统礼教将她们困于深闺,给她们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与伤害。这样的风俗习惯,令她们难以自由行动,承受着不为人知的折磨。
在自家宅院内,一位富家小少爷端坐于椅,正全神贯注地阅读书籍。他的严肃表情无疑是为了拍照而摆出的姿态,因为长时间维持这样的姿势必然让人感到疲惫。那个年代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孩子,即便不是真正的佼佼者,也必然是少数中的佼佼,只有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才能支持孩子走进学堂。人们不禁好奇,这位小少爷后来是否顺利参加了科举考试,是否得以功名显赫?
那些男人在社会底层艰辛劳作,身上的衣物破旧不堪,几乎没有一件是完整的。他们抽着旱烟,但其中一人甚至染上了鸦片瘾,躺在地上吞云吐雾,可见他的未来已然毁灭。微薄的收入恐怕连购买鸦片的费用都难以维持。
在清朝时期,长发是普遍的风俗,部分人因卫生习惯不佳,身上生虱子已是司空见惯。虱子不仅叮咬人,且还能传播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去除。人们在闲暇时,往往会彼此借助双手捕捉虱子,一旦抓住便立刻捏死,有时还会使用一些具有杀虫功能的草药来清洁身心。随着个人及环境卫生的不断改善,虱子传播的链条早已被切断。
在一处特定的场所,门口静静停放着一辆专为医疗所用的马车,或许是专程为慈禧太后而来?这马车究竟出自宫廷御医之手,还是与外国医院有关呢?这一切或许都在等着我们去探寻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