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考古发现最早的丝制“坐垫”竟然一直被当做“枕巾”?
创始人
2025-09-06 10:32:57
0

新华社长沙5月16日电(记者张玉洁、戴斌)记者16日从湖南博物院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经过湖南博物院专家研究发现,此前一直被认为是“枕巾”的绮地“乘云绣”实为“茵席”,也就是俗称的坐垫,这也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丝制坐垫。

图为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绮地“乘云绣”坐垫。新华社发

据了解,绮地“乘云绣”坐垫长100厘米、宽74厘米,出土于马王堆一号墓,墓主是长沙国丞相利苍之妻辛追。和绮地“乘云绣”坐垫一起出土、且形制相似的还有长87.5厘米、宽65厘米的绢地“乘云绣”枕巾,此两物均出土于辛追墓北边厢。

图为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绢地“乘云绣”枕巾。新华社发

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喻燕姣介绍,辛追墓中出土的随葬品部分有遣册或木牌登记名录,绢地“乘云绣”枕巾出土时覆盖在药枕上,为双层的绢地“乘云绣”面,周缘镶以几何纹绒圈锦和淡黄色绢,里层为素绢。有遣册记之为“乘云绣枕巾”。而绮地“乘云绣”被发现时压在了一件夹袍的下方。

这是马王堆一号墓北边厢出土器物的示意图。新华社发

“‘绮’是指平纹地起斜纹花的提花织物,比锦更薄。当时,由于专家们一直没有找到绮地‘乘云绣’对应的遣册,且两物外观和纹样形似。所以尽管绢地‘乘云绣’绣工精致,而绮地‘乘云绣’绣工较粗糙,两者材质不同,大家也都认为绮地‘乘云绣’应该同样是枕巾。”喻燕姣说。

但为何有两件“枕巾”?这一疑问一直萦绕在喻燕姣心中,直到有一天,喻燕姣在翻看北边厢出土陈设情形的老照片时突然“灵光一现”——一直被误认为是“枕巾”的绮地“乘云绣”会不会是“坐垫”?

图为名为“白綃乘雲繡郭中絪度一,赤掾”的遣册。新华社发

喻燕姣赶紧翻阅遣册,果然发现了一个此前没有对应实物,名为“白綃乘雲繡郭中絪度一,赤掾”的遣册。“茵即褥子,同‘絪’‘裀’,茵和褥是同意词,因此并称‘茵褥’,遣册上记录的白绡也能和绮地‘乘云绣’的原外观对应上。”喻燕姣说,事实上,专家在此前整理遣册的过程中也发现过多处“错别字”。“所以我们认为,这一遣册记录的‘茵度’很可能是笔误将‘席’写成了‘度’。”

这一发现也纠正了最早专家们的发掘报告。喻燕姣说,当时的发掘报告编号将覆盖漆几的“几巾”和夹袍下的“枕巾”编反了,此次发现绮地“乘云绣”实为“茵席”,又进一步完善了发掘报告。

据介绍,辛追墓北边厢陈设了各类家具、梳妆用具、饮食器、歌舞奏乐女侍俑等,展示的是辛追夫人生前席地而坐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歌舞表演的场景。喻燕姣说,先秦至汉代,席地起居形成的礼俗观念仍被沿袭,低矮家具依礼而置,坐具、卧席、帷帐、屏风、案几为常见组合。“此处出土场景生动再现了汉代室内陈设格局。”喻燕姣说。

图为双凤“乘云绣”。新华社发

发布会上,专家还公布了又一新发现的刺绣纹样——双凤“乘云绣”,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据专家介绍,该纹样是在出土于马王堆三号墓的乘云绣丝绵袍上发现的,其墓主人是“辛追夫人”儿子利豨。

据悉,1972年至1974年发掘的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共出土了工艺繁复的精美漆器以及织精绣美的丝织衣物等珍贵文物数以万计,是20世纪世界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中,一号墓出土的“辛追夫人”遗体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保存时间最长的一具湿尸。

来源:新华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蓝玉是明朝开国时期的杰出将领,以其勇敢、机智和卓越的战功而闻名。在明朝建立后的初期,蓝玉指挥的远征军...
原创 战...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群雄割据、英雄辈出的年代,许多杰出人物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涌现,成为了历史的...
原创 活... 在古代,科学和医学并不像今天这么发达,轻微的风寒或者小病就可能导致成千上万的人丧命。因此,那时人类的...
狗子陪拍写真,出片后哭笑不得…... 前段时间,国外一对新人夫妇筹备写真时,特意决定带上自家狗子一起出镜 —— 他们想让毛孩子参与这个人生...
原创 李... 公元628年,李世民成功登基,成为大唐的皇帝,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作为一位英明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实...
原创 1... 1908年清末的上海街景。拍这组照片的是甘博兄弟。甘博兄弟是指西德尼·甘博(Sidney Gambl...
重庆盲人木匠谷方德:自制量尺,... 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 马嘉豪 你能想象,盲人也可以做木工活吗? 近期,重庆一个盲人木匠在社交平台引起网...
“哥哥再不发工资,我又要挨饿啦... “哥哥再不发工资,我又要挨饿啦。” 动听的网名、深情款款的话语,让你深陷“甜蜜陷阱”的“萌妹子”可能...
“单凡艺术四十年”展在广东美术... 11月21日,“单凡艺术四十年”展览在广东美术馆新馆开幕。由广东美术馆主办的此次展览,遴选艺术家单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