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里,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故事堪称经典,让关二爷的威名传遍天下。但细究起来,这两场战斗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并不是简单的武力碾压。
先说颜良,能二十回合打败曹操麾下猛将徐晃,吓得曹军众将不敢应战,妥妥的一流高手。文丑也不差,和初出茅庐的赵云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还能射倒张辽、打跑徐晃,实力绝对在线。可为什么遇到关羽,就像纸糊的一样被轻松解决呢?
咱们先看关羽斩颜良这场戏。书里写关羽倒提青龙刀,单枪匹马直冲敌阵,河北军居然自动让开一条路。颜良坐在帅旗下,刚要开口问话,关羽骑着赤兔马已经到跟前,手起刀落就结果了他。这里面疑点重重:颜良想问什么?关羽用大刀的人,怎么是"刺于马下"?
其实嘉靖版《三国演义》揭开了谜底。原来刘备知道关羽在曹操那儿,出征前特意嘱咐颜良:"我有个弟弟关羽,红脸长胡子,使青龙刀,要是遇见他,赶紧让他来见我。"所以颜良看到关羽冲过来,根本没当敌人,还以为是来投奔的,这才毫无防备。而关羽倒拖大刀的姿势,也让颜良放松了警惕——哪有打仗倒提武器的?
关羽这一刀,更像是奇袭而非公平对决。用"刺"而不是"砍",很可能就是趁着颜良发愣的瞬间,直接捅了过去。要是两人摆开阵势公平较量,胜负还真不好说。
再说文丑。和关羽交手不过三个回合,文丑就心生怯意,拨马逃跑,结果被赤兔马追上,一刀砍了个措手不及。这一方面是因为文丑心理素质不够硬,颜良被杀的阴影太大;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关羽的赤兔马太快,青龙刀的威力太猛。
说白了,颜良文丑不是武艺不行,实在是运气太差。一个被误当成友军,一个被赤兔马追得措手不及,成了关羽成名路上的"经验包"。这两场战斗,确实成就了关羽的巅峰时刻,但也有点胜之不武的味道。
不过话说回来,战场上本来就瞬息万变,讲究兵不厌诈。关羽抓住战机的能力,确实也是一流水平。而且从文学角度看,这两场戏把关羽的神勇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武圣"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只是作为读者,我们在感叹关羽神威的同时,也别忘了背后这些有趣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