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我国又出一个“钱学森”?美国阻挡他回国,连印度也开出上亿酬劳
创始人
2025-09-06 06:02:31
0

文|木易

编辑|布咔历史

?——前言——?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国家百废待兴,亟待人才与技术的支持。在这个时期,“大国工匠”精神显得尤为珍贵,钱学森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本着将毕生学识和智慧贡献给祖国的信念,准备回国,但却被美国当局强行扣留,甚至遭受了令人发指的折磨。然而,不管多么困难,钱学森从未低头,最终在1955年,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如今,又一位具备钱学森精神的科学家出现,他就是潘锦功。美国与印度为争夺他的成果,不惜开出天价的报酬。那么,是什么让潘锦功如此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甚至不惜为此投入巨大的资源和金钱?

潘锦功的故事,与钱学森的经历类似,彰显了一个科学家对祖国的深情与忠诚。他出生于浙江杭州,父母只是普通的职工,家境平凡。但在这个普通的家庭中,潘锦功却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深厚的家风。父母常常教导他,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从小,潘锦功便展现出非凡的学习劲头,成绩优异,总是名列前茅。尤其是在接触到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事迹后,他把钱学森当作了自己心中的榜样。

1992年,潘锦功考入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并选择了化学专业。尽管计算机行业前景光明,许多朋友劝他选择计算机专业,但潘锦功却坚定地表示:“我知道计算机行业未来会非常有前途,但我国的化学领域相对薄弱,所以我选择了化学,希望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大学毕业后,潘锦功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继续深造,在老师的推荐下,于1996年前往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潘锦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领域内的佼佼者。他的研究成果——“发电玻璃”,一度吸引了美国的注意。通过数不清的实验,潘锦功发明了一种新的技术,将传统的光伏电池技术嵌入玻璃中,创造出一种具备更高强度和更高能效的“发电玻璃”。这项创新技术将传统的光伏电池装置嵌入玻璃表面,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效应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最令人惊讶的是,这种玻璃不仅能够有效发电,还比普通玻璃更坚固耐用。

潘锦功的突破,引起了美国的极大关注。为了让他留在美国,继续从事科研工作,美国政府不惜提出丰厚的报酬,甚至许诺给予他高额的资金支持。然而,潘锦功的心中始终怀揣着对祖国的忠诚,金钱的诱惑无法动摇他的决心。在美国的进一步施压下,潘锦功依旧毫不动摇,最终决定回到祖国。

2011年5月,经过一番艰难的曲折,潘锦功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航班。然而,美国依旧不肯放弃,甚至派遣人员偷偷潜入机场,企图拦截潘锦功。然而,潘锦功早有防备,凭借果断的判断,他成功避开了那些人。回到祖国的那一刻,潘锦功下定决心,要将自己在美国取得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力量,贡献给祖国。带着“发电玻璃”这一革命性成果,潘锦功和他的团队全身心投入到了中国的科技发展中。

即使得知潘锦功回国,印度也开出了上亿的酬金,并提出可以分享其专利技术,但潘锦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深知,自己的发明只有在祖国的土地上才能真正发光发热。“发电玻璃”作为一种新型能源,不仅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提供高效的电力生产,这让潘锦功的研究成果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回国后,他带领团队努力攻关,成功研制出了全球最大的“发电玻璃”,并在光伏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果。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潘锦功选择在四川开展自己的科研事业,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获得了5000万的资金。然而,公司高管的离职和巨额资金的失去,令潘锦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资金链断裂,研究计划陷入停滞。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和困境后,潘锦功并没有放弃,他坚定信念,坚持走下去,继续带领团队研发。

虽然资金一度短缺,科研工作几近停滞,但潘锦功始终坚信,只要有技术、有团队,他们就能重新崛起。在面对巨大的困难时,他带领团队再次踏上了研发之路。经过多方努力,潘锦功成功融资,获得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使得“发电玻璃”的技术得以继续攻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潘锦功和他的团队终于迎来了希望。国家的支持让他们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会,四川省委为他们提供了800万资金支持,而中央政府也为其科研项目提供了1.59亿元专项资金。2016年,潘锦功的“发电玻璃”在光伏产业的转化率达到了17.8%,超越了许多其他国家,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潘锦功的公司逐渐走向了成功。2017年,潘锦功的团队已能够在短短55秒内生产出全球最大的“发电玻璃”,并且其面积是美国同类产品的两倍。这一突破不仅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也使中国在光伏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潘锦功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在光伏产业的崛起,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科技创新精神。在他背后,是无数像钱学森、邓稼先、杨振宁这样的科技人才,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坚守为国家的崛起贡献了力量。潘锦功和他的一代代科学家,正是推动中国从一个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中坚力量。

正如周总理所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每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中华儿女。潘锦功,正是这其中的一个缩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民... 民国初年,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头衔自1912年1月1日由孙中山担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头衔被继承给袁世...
原创 新... 1938年11月,新四军4支队接到了一则紧急情报,称新四军挺进团计划投敌。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当机立断,...
原创 皇...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要说古代皇宫里最气派的大门,那肯定得数紫禁城的正南门。明朝时候叫大明门,清朝改...
原创 战... 在战国时期,几乎每个君主在去世后都会被赋予一个谥号,用以评判他一生的功过。在这七个国家中,有六国的君...
原创 项... 在整个秦末汉初的历史中,项梁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尽管与韩信相比,他在军事指挥上显得稍逊;相较于...
原创 秦... 除了赵武灵王在积极发展赵国的同时,秦国的局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时的秦国有一位赫赫有名的秦武...
原创 吴... 在明清交替之际,国家动荡不安,百姓疾苦。吴三桂,这位备受争议的将领,成为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关键人物。有...
原创 开... 有句古话说得好:比皇宫更危险的,是东宫;比皇帝更难当的,是太子。成为太子是充满风险的,而在每个大王朝...
原创 秦... 秦昭王时期的历史背景 秦昭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时期,也是秦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
多维发力守护千年文脉 绘就历史... 如皋,半城历史、半城文化,拥有2600多年的文明史、1600多年的建县史。2024年以来,如皋市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