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囊是曹操的,羽扇是周瑜的,火攻是黄盖的……除去虚构,诸葛亮还下剩什么(十一)
写活历史人物?汉末三国系列之诸葛亮
从建安十六年,即211年,到建安二十六年,即221年。在这动荡的十年的里,发生了许多大事,但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连标点符号都算上,吝啬的陈寿只给了诸葛亮102个字。
那么,历史上的这十年就这样让它偷偷溜掉吗?不,我不甘心这么干。于是我通过搜寻其他史书的记载,以及《三国志》其他人物的传记,计划用两期的篇幅,给读者一个满意的交代。
刘备入益州,孔明守荆州
建安十六年,即211年,益州牧刘璋得到可靠情报,说是曹操将派遣钟繇前往汉中征讨张鲁。刘璋被吓得魂不守舍,恐惧万分,但不知如何是好。
这里关于刘璋和张鲁的背景要交代一下。刘璋就是那个提出“废史立牧”的刘焉的幼子,是汉朝宗室之后。
刘焉原本是准备到交州任职,因听侍中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就向朝廷请求改任益州牧,为日后称帝作打算。
张鲁本来是刘焉派去攻打汉中的将领,结果占领汉中以后自立,从此刘张结怨。
董卓作乱时,刘焉拒不配合关东联军出兵讨伐,而是准备自己称帝。中原大乱时,又趁机接收了来自荆州刘表那里的数万名难民。刘表当然不乐意,就上言朝廷,称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从此又与刘表结怨。
刘焉看一时称帝不成,就以生病为借口,让朝廷把他的幼子刘璋派到益州来,朝廷答应,刘焉趁机将刘璋留下,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兴平元年,即194年,刘焉在朝中的长子、左中郎将刘范与次子、治书侍御史刘诞联合征西将军马腾,策划进攻长安的李榷、郭汜,但密谋败露,二子均被处死。同时刘焉所在的治所绵竹也发生火灾,城池及准备称帝用的几千辆车乘被焚烧殆尽,不得不迁往成都,真是祸不单行。刘焉因伤心过度,不久发背疮而死。
刘璋继任益州牧。刘璋为人懦弱而又多疑。汉中张鲁骄纵,更不可能听从刘璋的号令,于是刘璋就杀死了张鲁的母弟,双方彻底成为仇敌。
现在刘璋听说曹操将前来袭击张鲁,很明显,消灭张鲁之后,下一个收拾的就是他刘璋。在内外交逼之下,刘璋听信手下张松、法正之言,迎接刘备入益州,想借刘备之力,抵抗曹操。
张松作为别驾从事,即益州的二把手,亲自劝说刘璋说:“曹操兵强马壮,天下无敌,如果他借着张鲁的物资以攻取蜀地,那又有谁能抵挡得住他呢?”
刘璋说:“我本来也担忧这件事,只是没有计策而已。”
张松说:“刘备是您的同宗,又是曹操的大仇,善于用兵,如果让他征讨张鲁,张鲁一定会被攻破,张鲁被攻破之后,益州就会强大,曹操即使前来,也无能为力。”
刘璋也认为是确实如此,就派遣法正率领四千人迎接刘备,前后送给刘备的礼物数以亿计。法证就趁机向刘备陈述可以攻取益州的计策。
那么,张松为什么要这么干呢?这里面也有个小插曲。
张松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但为人短小,放荡不治节操。他认为刘璋暗弱,在他手下不足以发挥自己的才能,经常叹息。
建安十三年,即208年,在刘琮投降曹操之后,益州牧刘璋派遣张松出使结交曹操。曹操对他很是怠慢,既没有按照礼节接待,更没有提拔个一官半职,张松因此怀恨曹操。回到益州后,就说一堆曹操的坏话,又对刘备鼓吹一番,力劝刘璋请刘备入益州,让刘备去打张鲁,一起对付曹操。
接到邀请的刘备,求之不得,就留下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继续据守荆州,而他亲自带领谋士庞统、黄忠、魏延、卓膺以及士兵一万余人,进入益州。
到了涪县,刘璋亲自出城迎接,两人相谈甚欢。早怀二心的张松,通过法正告诉刘备,可以在会面之地袭击刘璋。谋士庞统也持相同观点。
狡猾的刘备考虑得比他们深远,对他们说:“这是大事,不能仓促决定。”就回绝了张松、法正、庞统的建议。
对于此事,《吴书》的记述与《三国志》略有不同。说,刘备先见到了张松,后来又得到了法正,刘备都用深厚的恩义来结交他们二人,极尽殷勤讨好,使他们二人感到欢快。刘备便乘机向他们询问蜀中地方的宽阔狭窄,兵器府库和人马的多少,以及蜀中要害之处以及道路的远近,张松等人全都回答了出来,张松等人又画出益州山川河流和房屋的分布地图,因此刘备全部知道了益州内部的虚实情况。
这就相当于扒了刘璋的光腚,刘备对蜀地的一切都了如指掌。
我相信《吴书》的记载,要不刘备就不配枭雄的称号。而近乎弱智的刘璋,还在推举刘备担任大司马,并兼任司隶校尉。
有意思的是,刘备也假惺惺推举刘璋为镇西大将军,兼任益州牧。你是人家请来的客人,准确来说是请来的打手,怎么好意思喧宾夺主地去推荐你的东家为益州牧呢?人家还用着你推举吗,本来就是嘛。这不是明显在欺负人家是个脑残,怎么折腾都无所谓啦!
刘璋还真以为刘备是来专门为他收拾张鲁的,就毫无顾忌地给刘备增加兵力,把重要的关隘之地白水关的部队也划给刘备直接管理。
此时的刘备心中暗喜,禁不住掐指一算,啊,自己能掌握的兵力加起来已超过三万多人,各类物资器械也非常的丰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
刘璋安排完之后,就返回成都等着刘备带来好消息。刘备望着刘璋远去的背影,心中暗想,先让你这盘菜再转悠一圈,不久之后,我可就等着下酒了。
刘备信心满满地踏上了讨伐张鲁的征程,等往北到了葭萌,就不再继续前进,也不做征讨张鲁的准备,而是借花献佛,向当地的百姓树立恩德,以收买百姓之心。
这是刘备一贯的伎俩,屡试不爽。可见刘备此人是表面忠厚,其实内心是大大的狡猾。把鲁迅评价刘备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这句话,放到这里是最恰当不过的。
刘备一直拖到第二年,一直都在搞他的惠民树德的善举,丝毫没有攻打张鲁的意思。此时,曹操开始征讨孙权,孙权请刘备前往援救。
刘备就派遣使者告诉刘璋说:“曹操征讨东吴,东吴情况危急,孙氏和我本来是唇齿关系,又有乐进正在清泥和关羽相抗,现在不前去援救关羽,乐进一定会大获全胜,转而进犯益州,这样的祸患就比张鲁更严重了。张鲁只是一个据守一方的反贼,不足以忧虑。”
刘备向刘璋请求再拨付一万精兵以及军用物资,想要往东出发。但刘璋只增派四千士兵,其余的东西也只提供一半。
吃里扒外的张松,此时比刘备还急,就写信给刘备和法正说:“现在大事将要成功了,为什么要放弃这里离开呢?”
无论如何评价,张松都是个小人。
这样的人一般不会有好下场。他的兄长广汉太守张肃担心祸患会延及自身,就向刘璋揭发了张松的谋划。于是刘璋将张松收押斩杀。从此刘璋和刘备的嫌隙也现出端倪。
刘备占益州,孔明守成都
此时庞统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挑选精兵,昼夜兼行,直接偷袭成都,可以一举而定,此为上计也;杨怀、高沛是蜀中名将,手下有精锐部队,而且据守关头,我们可以装作要回荆州,引他们轻骑来见,可就此将其擒杀,而后进兵成都,此为中计;退还白帝,连引荆州,慢慢进图益州,此为下计。如果犹豫不前,将会有大难,不能在此地久留。
刘备思虑再三,认为都有道理,最终采纳中计而行。
刘璋再是无能,从此也开始防备刘备啦。他下令守关的将领不要再将文书送给刘备。刘备因此大怒,召集刘璋的白水关督军杨怀前来,责备他无礼,并将他斩首。随后就公开撕破了伪装的嘴脸,派黄忠、卓膺率兵向刘璋进攻。
刘备径直前往关中,扣押益州的将领和士兵的家属,亲自率兵和黄忠、卓膺等进攻涪县。
刘璋既然无能,不能长守,与其让曹操夺取,不如自己先占领。这一套逻辑也是庞统的意思。
有专家对此逻辑表示荒唐,是强盗逻辑。在战乱不堪的三国时期,其实到处都是强盗逻辑,能去哪儿评理呢!当然站在促进历史发展的高度,也不能说刘备有什么过错,为了实现梦想,他必须找到发家之地。
《魏书》对刘备发飙攻打刘璋一事的记载更有意思:刘备激励部下说,我为益州刘璋征讨强大的敌人,劳师远征辛勤劳累,没有闲暇的时间来安闲休息;现在刘璋的府库里积累了大量的财物,却吝啬于奖赏我们的功劳,他又希望我们这些士大夫们为他拼死作战,这样怎么能够办得到呢?
很明显,刘备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奸诈虚伪的一面,在此表露无遗。
刘璋仓促派刘王贵、冷苞、张任、邓贤等人在涪县抗击刘备,全都被刘备攻破,他们退回到绵竹防守。刘璋又派李严督领绵竹各路人马,而李严竟然又率领部众投降了刘备。
刘备的部队日益强盛,就分别派遣将领平定各县。看来刘璋的德行是薄啊,张松、法正、李严等重量级人物都一一背叛了他。
在涪城,刘备大会将士,置酒作乐,志得意满。他乘着酒兴对庞统说:“今天这场宴会应该快乐吧。”
庞统却说:“把讨伐别国当作快乐,不是仁者之兵。”
这时刘备已醉,怒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难道不是仁义之师吗?你怎么如此讲话话,快给我出去。”
庞统起身退出。刘备马上感到后悔,又请他回来。庞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刘备,也不道歉,只顾自己吃喝。刘备问道:“刚才我们的讨论是谁的过失?”
庞统说:“你我两人共同的过失。”刘备大笑,酒宴上又恢复了欢乐的气氛。
我搞不明白庞统为何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按理说这不正是他的主意吗。难道是他突然良心发现,又看穿了刘备的真面目,看着刘备得意忘形的样子,忍不住就说出了一番心里话?
此时,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率领部队逆流而上,平定了白帝、江州、江阳,只有关羽留下镇守荆州。
建安十九年,即214年的夏天,刘备终于攻破雒城。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不治而死,时年才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哭得泪流满面,并亲自为庞统选了墓地落凤坡。
这时双方已经打了近三年时间。刘备进兵包围成都,并派简雍劝降刘璋。当时城中有三万精良部队,粮食够支持一年,官吏百姓都想抵抗。
刘璋说:“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没有给百姓施加恩德,却打了三年,许多人死在草莽野外,只是因为我的缘故。我怎么能够安心!”
已成瓮中之鳖的刘璋,无可奈何,只好打开城门,出城投降。
还好,刘备看在都是宗族一家的份上,把刘璋迁移到荆州的公安。并将财物归还于他,再佩振威将军印信。后孙权夺荆州后,刘璋又归到了孙权阵营,被孙权任命为益州牧,居于秭归,约在221年后去世。
蜀地殷实富足,百姓安乐,刘备再次置办酒席犒赏士兵,将蜀城中的财宝分赐给将士,并将谷物布帛返还给原主。刘备又兼任益州牧,让诸葛亮作为辅佐之臣。让法正做谋士,关羽、张飞、马超等作为将领,许靖、糜竺、简雍等人是幕僚。一帮原本乞丐一般的人物,终于混到了登堂入室的份儿上了。
苏轼对此事用一首诗进行了批评,他认为“刘备反刘璋,兵意颇不义。孔明古豪杰,何乃为此事”。单从人性思维的角度,我是赞同苏轼观点的。
在上一期的文章里,我说过只要刘备还活着,就不会让诸葛亮领兵打仗。在这一期,进一步回答了这个问题。此时担任辅佐之臣的诸葛亮,终于不用再干催税的工作了,他升官了,由从六品的军师中郎将升为正六品的军师将军,还兼任左将军府事。
更有意思的是,刘备特别嘱咐,在他外出攻城掠地的时候,诸葛亮负责镇守成都,主要职责是确保当地粮食充足和确保士兵充足。说白了,由催税官变成了后勤部长。刘备一直看重的是诸葛亮的管理才能,并非军事才干。
那么,占领了益州之后,等于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的第二步规划,下一步是不是就可以实施北伐中原了呢?没那么简单,因为不光是曹操不同意,江东的孙权看着刘备玩得风生水起,也早就坐不住了。下期更精彩,请持续关注。
作者简介:李瑞青,老子故里鹿邑人,现居郑州。从事传媒、教育工作,同时涉猎文史、书法研究。著有《写活历史人物》等五部读书笔记;《雾太阳》《猎城》等七部中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