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已三十年,遗风依旧,百姓铭记不忘,绘其像而祭祀者,几乎家家户户。——《湖北转运司立庙牒》
公元1125年,宋金联姻破裂,金军分东西两路进攻南方,金国大将完颜宗望攻破汴京城,擒拿徽钦二帝,带走宋朝皇室、宫妃、朝臣共三千余人北上,北宋宣告灭亡。然而,宋朝并非彻底消亡。首先,四位‘中兴四将’——韩世忠、岳飞、刘光世、张俊拼死捍卫,保住了南宋一片江山;其次,幸存的宋朝皇室成员得以逃脱,譬如河北的兵马大元帅赵构。
赵构在得知汴京被攻破时,原本应该回援汴京,却一路东逃,最终抵达山东东平府后匆忙下海,漂泊在海上数月,直至局势稍安后,才得以回到南京应天府,登基称帝,史称宋高宗。后来,在奸臣汪伯彦、黄潜善等人的推策下,他决定放弃中原,迁都至扬州。
然而,1129年,金军直接逼近扬州,宋高宗不得不匆忙逃至杭州。尽管岳飞、韩世忠等依旧在长江一带顽强抵抗,宋高宗却因惊恐而派使者向金国求和,他表示:“我的行进空间越来越狭窄,若要坚守没有兵力,若要逃跑也无处可去,盼望金国能怜悯,赦免我。”后来,韩世忠、岳飞等人在长江流域大败金兵,逐渐将战线推回至长江以北,宋高宗得以在杭州稳定政权,南宋的东南政权也终于获得了稳固。
最初,看到韩世忠和岳飞如此能征善战,宋高宗心情愉快,对他们信任有加,也不再说自己“所行益穷,所投日狭”,甚至曾计划让这两位大将占领燕云十六州,那样一来,宋高宗一定会名垂史册,成为盛名一时的皇帝。因此,宋高宗极为倚重韩、岳二人,甚至允许他们自主招募兵力,掌管军务。
然而,朝堂中的秦桧、万俟卨等人从自我利益出发极力劝谏,提醒宋高宗:金大军未至,若岳飞和韩世忠继续攻打金人,必然会激怒金国,未来金军再次来攻,宋朝再想求和将会变得极为困难。秦桧和万俟卨之所以如此反对,是因为他们深知,如果岳飞等人收复燕云十六州,宋朝的文官至上的国策将发生改变。而宋朝的文官地位之高正是因为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在压制武将的情况下,将权力交予文臣。与此同时,秦桧和万俟卨一直主张与金国和谈,他们不希望岳飞等人的战绩让宋高宗改弦易辙。
初时,宋高宗曾任用过支持战争的文臣,《宋史》记载:“建炎元年五月五日,宋高宗一度起用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但不久后,御史中丞颜岐指出:“李纲为金人所忌,不适合做宰相。”右谏议大夫范宗尹也表示:“李纲名声虽响,但缺乏实质威严,无法震慑权臣。”因此,李纲在同年八月十八日被罢免。李纲被罢职后不久,金军攻入扬州,若非岳飞、韩世忠等人忠诚保卫,宋高宗或许早已失去政权。
因此,宋高宗并未听从秦桧的建议,依旧重用岳飞和韩世忠。秦桧转而采用新的策略,向宋高宗上表:“岳飞和韩世忠等人拥有数万佣兵,百姓每见岳飞,都会涌出城外迎接,和周太祖当初如何相似。”秦桧并未明言,但赵构很快领悟了其中的深意。若岳飞击败金国,恢复燕云十六州,岳飞是否会如郭威、赵匡胤一般自立为王?
尽管如此,这仍然只是一个猜测。宋高宗因‘苗刘兵变’之事,对岳飞极为信任。此时,岳飞更是主动向宋高宗上表,要求为国家的安定,册立太子。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宋高宗当时尚未有子嗣,但他年纪尚轻,因此引发了他的不满和反感。宋高宗立即摆出冷脸,驳回了岳飞的奏折。
岳飞却愈加执着,几乎每隔几天便上表一次。册立太子一直是文臣最为看重的功绩,相当于为帝的继位铺路。然而,岳飞却是一个武臣,并且手下有数十万兵马,领土遍布多个州。若他与未来的太子建立深厚关系,宋高宗的皇位恐怕就不稳了。再者,宋高宗虽未有亲生子嗣,但他若决定册立其他皇室成员为太子,反而更具威胁。
这件事之后,宋高宗与岳飞的关系急转直下。但尽管如此,宋高宗仍然对岳飞心存信任。就在同年冬季,宋高宗意外发现岳飞写下的《乞出师札子》,其中写道:“将来迎回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让宗庙安宁,百姓同享欢乐。陛下便可高枕无忧。”
此时岳飞意图迎回的正是宋高宗的父亲宋徽宗和兄长宋钦宗。若恢复燕云十六州,宋高宗自然会欣喜。然而,迎回徽钦二圣的计划到底该如何处理呢?毕竟在历史上,只有太上皇才有退位之权,而“太上兄”却是前所未闻。换句话说,岳飞是否在推行自己的计划时,暗示宋高宗应当让位于宋钦宗?
于是,宋高宗派遣秦桧前往前线,试探岳飞的口风。秦桧一开口便问:“将军若迎回二圣,打算安置在何处?”岳飞本以为秦桧是来送补给的,没想到他却空手而来,还问出了这样奇怪的问题。岳飞愤怒地回应道:“自然是迎回汴京!”秦桧将此话不加修饰直接呈报给宋高宗,宋高宗震怒不已。
在怒火中,宋高宗一方面安排秦桧继续与金国和谈,另一方面则决定收回岳飞、张俊、韩世忠等人的兵权。四年后,南宋政局得以稳定,宋高宗通过册封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等举措,实际上是对他们进行明升暗降。张俊和岳飞、韩世忠不同,他早已厌倦战争,心甘情愿将兵权交还,甚至在帮助秦桧游说岳飞和韩世忠的过程中表现得异常冷静。韩世忠起初不愿交出兵权,但在张俊的劝说下最终同意交还兵权。
然而,岳飞并未同意放弃兵权。他此时已攻占朱仙镇,准备进军开封。见他离“迎回二圣”的目标越来越近,宋高宗急忙命令他回朝。岳飞接到12次金字牌书的班师诏,愤愤不平地哭诉:“朝廷有诏,我不能擅自行动!”尽管如此,岳飞仍旧在艰难中撤回部队。
回到朝廷后,岳飞被任命为枢密副使,而宋高宗的计划也才完成了第一步。最终,公元1141年,金国意识到自己无法彻底灭南宋,决定同意和谈请求。岳飞却在朝堂上公开要求停止和谈,直接与金国对抗,导致他最终在1142年1月27日被秦桧、万俟卨等人冤枉陷害。张俊和秦桧对岳飞进行了严酷的拷问,虽然主审官何铸想查明岳飞冤屈,却被秦桧阻止。最后,岳飞在审讯中死于非命,口中喊着“天日昭昭”四字作为绝笔。
韩世忠得知岳飞之死后,心如刀割。最终,他辞去官职,与妻子梁红玉共同归隐,开始过上了平静的晚年,种花养瓜,安享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