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这句豪迈的诗句,表达了赵云无畏生死、英勇救主的英雄事迹。在公元229年,随刘备征战多年的赵云因病辞世,蜀国的一位忠臣勇将也就此离世。后主刘禅为表敬意,将赵云葬于成都银屏山(今大邑县),并给予了特殊的葬礼仪式。
作为蜀国的名将,赵云多次护卫幼主,无论是地位、功勋还是忠诚,他的死后安排自然不会草草了事。然而,尽管乱世盗贼横行,尤其在民国时期,赵云墓却始终安然无恙,这让人不禁疑惑,为什么赵云的墓地没有被盗墓贼侵犯呢?据史料记载,赵云墓自清朝以来,盗墓贼就曾尝试闯入。
当时,民间流传着关于赵云陪葬品的传闻,特别是那柄伴随他征战四方的龙胆亮银枪。虽然这件陪葬品本身极具吸引力,但据说,赵云墓的守护神却是一条神秘的灵蛇。这条灵蛇的传说源于赵云长坂坡之战时,因保护后主而显现的龙魂,飞入赵云体内,从此化为蛇形,终生守护赵云的遗骸。即使在民国动荡年代,盗墓贼几度尝试,也未能得逞。
1960年代,赵云墓遭遇了历史上最为猛烈的一次盗墓风波。盗墓贼趁着风头涌起,冒着暴雨和泥土的阻扰,几乎不停地挖掘。然而,奇怪的是,暴雨似乎总是紧随其后,直到盗洞被泥土埋没,暴雨才停止,阳光重新照耀。盗墓贼们在惊恐中悻悻离去,从此再没有人敢靠近赵云墓。
尽管无法考证赵云墓是否真的被灵蛇守护,但赵云身上那份忠诚与英勇的精神,仍然深深烙印在历史中。赵云,常山人,《三国志》记载他身高八尺,英俊威武,既是勇士,又是智者。
赵云的故事始于公元191年,他受常山郡推举加入公孙瓒军队,并与刘备相识。两人一见如故,而赵云因公孙瓒的专横和不义,最终决定辞去职务。几年后,刘备和赵云再次相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赵云加入刘备阵营,开始了为蜀国浴血奋战的岁月。
赵云真正展现出自己的英勇是在长坂坡。当时,刘备为避曹操追兵,抛下妻儿逃命,赵云在千军万马中,七进七出,救回了甘夫人和幼主刘禅。此战之后,赵云声名大振,成为蜀国的“常胜将军”。不仅如此,赵云还屡次救主,力保幼主刘禅平安。
除了保卫刘备的家族,赵云还在汉水之战、益州之战等多场战役中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即便在战败的北伐中,赵云也始终忠心耿耿,战后因病去世,年仅五十多岁。
赵云的忠诚与勇敢,历久弥新,他为蜀国打下的江山永载史册。后主刘禅尊其功勋,亲自下令将赵云葬于成都银屏山,并为其建立庙堂,四时祭祀。赵云的墓地自古以来就有详细的史料记载,并且在各个朝代都受到尊敬。
如今的赵云墓,位于四川成都大邑县,墓地依山而建,占地面积近3500平方米。周围林木葱郁,宛如一座小山丘。尽管在历史的动荡中,赵云墓曾遭受过损毁,但每当国家有识之士,都会出资修缮,让赵云的墓地始终保存着庄严与肃穆。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兴办教育,赵云墓及子龙庙被拆毁,原址修建了学校。直到1980年代后,学校拆迁后,赵云墓的遗址才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等待重建。
赵云虽已长眠地下,但其忠诚与英勇的精神却将永载史册,正如子龙庙的匾额上所写的:“永烈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