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煜捷史馆
编辑丨煜捷史馆
2015年某天,一份高颜值的病例让被誉为“万婴之母”的妇产科医生林巧稚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受到了无数人称赞。
然而,这份高颜值的病例仅仅是林巧稚医术和医德的一部分。更让人津津乐道的,依然是她那高尚的医德,堪称现代医学的典范。那么,这份高颜值病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林巧稚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经历呢?
那是2015年的某一天,一位年长的女性在北京的一家医院妇科就诊时,因需要进一步诊断,便提供了几份自家长辈的病历复印件。接诊的王世军医生绝非等闲之辈,他自1988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历经多年积淀,已经成为了妇产科的资深专家。
然而,这份病历却让见多识广的王世军吃了一惊。病历上的字迹精致、工整,甚至包含了中英文双语,书写风格细腻而考究。这与现在很多医生字迹潦草的病例大相径庭,看上去更像是一件医学与书法相结合的艺术作品,王世军不禁发出了赞叹声。
当王世军看到病历的落款时,他又一次为之一震——这份病历居然是林巧稚医生于1946年所写的。林巧稚的名字对每一位妇产科医生而言,就如同奥斯卡奖对于影坛明星的意义。王世军激动地问道:“能为这份病历拍几张照片吗?真是太珍贵了!”
这位老太太虽然不理解王世军为何如此激动,但在他真诚的眼神下,最终同意了拍照。王世军小心翼翼地用手机为这份充满历史感的病历拍了几张照片,并将其分享到社交媒体上。
病历一共五页,内容中一半是中文书写,另一半是英文,条理清晰且相互对照。王世军感慨道:“看这一丝不苟的书写,真是细节之中见精神,令人佩服,值得我们每一位医生好好学习。”
随着这份高颜值的病例在社会上传播开来,林巧稚的生平也被重新挖掘出来。人们才知道,这位不以名字响亮著称的医生,原来是我国妇产科医学的奠基人之一,是一位卓越的人民医学家。像王世军所披露的这类高颜值病例,林巧稚一生中写了五六十年,数量庞大,几乎成为了妇产科领域的标杆。
除了这份著名的病历,还有一些细心的网友注意到,某些出生证明上的登记一栏写着“袁小孩”。这个名字不陌生,它正是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名字。这个惊人的发现令许多人感到震惊,也让大家再次感慨命运的奇妙,感叹林巧稚在医学事业中的杰出贡献。
然而,林巧稚的奇迹远不止这些。即便是如今以疫情防治闻名的终南山,按辈分来说,也得称林巧稚为“姑婆”!
但是,和这些轶事相比,林巧稚那无数次忧心病患、关心病人的高尚医德,才是最值得铭记的部分。她曾这样说:“作为医生,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为病人负责。作为护士,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应该从病人的利益出发。”
那林巧稚是如何走上妇产科医生这条路的呢?
林巧稚出生于1901年的福建厦门鼓浪屿。在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鼓浪屿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地方,再加上她的父母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思想开明,林巧稚从小便接受了先进的教育,奠定了她日后学医的基础。
她的父亲林良英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从小便教她英语,这让林巧稚的处事能力远超同龄人。1913年,林巧稚进入了厦门女子师范学校,六年间她表现优异,18岁时便被邀请留校任教。
虽然她当时本打算成为一名教师,过平凡安稳的生活,但回想起母亲因病离世的痛苦,她逐渐萌发了转行学医的想法。林良英得知后坚决反对,觉得学医苦且累,但最终在林巧稚的坚持下,他还是选择了妥协。
1921年,林巧稚参加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入学考试,考试当天酷热难耐,一位考生因中暑昏倒。虽有考生想施救,但由于担心影响考试,大家都犹豫不决。只有林巧稚毫不犹豫地上前施救,协助监考老师将病人移到阴凉处并进行急救,最终救回了考生的性命。
然而,由于救人耽误了时间,林巧稚没有足够时间完成考试,心中沮丧,甚至想着来年再战。当她回到家中,父亲安慰她不要气馁,但林巧稚并未提及救人的事。
一个月后,她意外收到了来自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原来,虽然她的考试成绩并不出色,但监考老师被她的医者仁心所感动,向学校推荐了她,最终破例将她录取。
进入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后,林巧稚全身心投入学业,努力吸收先进的医学知识。学校晚上10点准时熄灯,但她为了继续学习,得知12点电闸重新开启后,每晚10点准时休息,12点起床继续读书。
1929年,林巧稚以优异的成绩从协和医科大学毕业,并获得了学校的最高荣誉——“文海奖”。毕业后,她立即收到北京协和医院的聘请,成为妇产科的助理住院医师。
然而,这份聘书中却有一项特别的条件:“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这是那个时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医院对女性医生的担忧。林巧稚面临着婚姻与事业的选择,最终,她决定为了医学事业放弃婚姻,终身未嫁。这一决定,令无数人为之动容。
林巧稚的医德和奉献精神,让她赢得了无数赞誉。她一生无偿资助贫困患者,将毕生心力倾注于医学事业。朱德夫人康克清曾说:“无论病人是高级干部还是贫民百姓,林巧稚都一视同仁,认真负责,她看病从不看人的身份。”
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因病昏迷,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她的心中依然挂念着病人。她口中喃喃道:“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
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为之动容,感慨她即使临终仍挂念着病患。林巧稚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妇产科事业,她的高尚医德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她去世时,年仅82岁,遵照她的遗嘱,所有积蓄三万多元被捐赠给医院托儿所,遗体也用于医学研究。这是多么伟大的奉献啊!林巧稚的一生,成就了无数医疗奇迹,也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缅怀林巧稚,她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