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899年,孙中山为中国选出三个都城:想要称霸亚洲,则需定都伊犁
创始人
2025-09-05 15:05:37
0

1912年2月,清朝皇帝退位,紧接着,孙中山也不得不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将其交给袁世凯。革命党为了能够更好地监督袁世凯,提议将临时政府的首都设在南京,这样一来,就能把他从熟悉的北京“赶走”,以确保政府的独立性和决策的透明性。可是,袁世凯显然不愿意放弃北京这个传统的政治中心,甚至为此发动了兵变,最终他如愿在北京正式就任,成为孙中山之后的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尽管如此,随着历史的推进,1927年,南京成为了国民政府的都城,并在随后的北伐战争中确立了其作为中国合法政府的地位,直至1948年蒋介石政府败退时才宣告解散。事实上,孙中山对南京的青睐可谓显而易见,但鲜为人知的是,在革命前,他曾在1902年提出过另一个理想的首都选择:“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最初倾向的并不是南京,而是武昌和伊犁,南京的选择更多是出于当时复杂的局势。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孙中山为何会对伊犁如此推崇,而最终却没有再提起它呢?都城的选择无疑关系着国家的命脉,作为政治中心,必然要经过深思熟虑。通过分析历代的都城选择,不难发现,古代中国选择建都的关键标准之一就是地理的“天下之中”,即选择一个位于全国中心的地点,方便四方来往。因此,许多朝代的首都设在了西安、洛阳等地。

直到五代之后,政治重心才逐渐南移,开封、南京和杭州等城市开始崭露头角,而南京凭借明太祖朱元璋的支持,迅速崭露头角,成为重要的政治与经济中心。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符合古代风水学中的“虎踞龙盘”之说,同时,长江作为天然屏障也极大增强了它的防御能力。从宋代起,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南京地区的繁荣发展无疑为其成为国都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些因素也是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看中南京的原因之一。相比北京那时充满了各方势力的纷争,南京更显得稳妥和理想。起初,孙中山曾考虑将都城设在武昌,但鉴于袁世凯的立场,武昌显然并不适合。与此同时,南京虽然条件优越,但对于袁世凯而言,尽管它是一个相对理想的地点,却难以在革命党的掌控下顺利就职,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压力。

为了避免南下,袁世凯虽然表面上接受了去南京的提议,并表示对专使团的尊重,但在2月29日晚上,北京发生了突如其来的“兵变”,枪声四起,甚至有专使团的成员的住所被闯入。袁世凯借此机会声明,必须留在北京“平乱”,最终,他在北京完成了就职,并决定将首都固定在北京。

直到1927年,在北伐胜利后,国民政府才将都城迁至南京,正式确立了南京作为中国合法政府的首都。孙中山的墓地也设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建设和发展对南京的城市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与孙中山有关的历史遗迹和建筑至今仍然存在,因此南京在许多人心目中,始终承载着孙中山的革命梦想。

然而,孙中山最初推崇的伊犁又为何会被遗忘?当我们仔细审视“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这句话时,许多人都会感到疑惑,为什么伊犁会被列为这样重要的首都选择之一。与武昌、西安、南京等名声赫赫的城市相比,伊犁似乎并不具备太多优势。伊犁地处新疆,远离中国的心脏地带,且与印度、蒙古接壤,四面楚歌。然而,正是因为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孙中山才会看中它作为一个理想的政治中心。

如果选择伊犁作为首都,便不仅是着眼于国内政治的稳定,更是在策划一个亚洲范围内的战略布局。设都伊犁,可以迅速加强西南和西北的边防,抵御沙俄和英国等外敌的侵扰,同时还可以逐步收回失去的国土。在孙中山眼中,这样的选择能够保证中国的长远稳定,避免历史上许多由于首都远离边疆导致的政权动乱。

当然,伊犁并非仅仅因为战略意义重要,它的自然资源和经济潜力也是孙中山看重的原因之一。伊犁自清代以来便有着很好的发展基础,尤其是在乾隆时期,伊犁的惠远城成为新疆的第一大城,商贸繁荣,甚至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这里的矿产资源丰富,冶金业和铅业等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对于孙中山来说,伊犁不仅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战略要地,它还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经济宝库。

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尽管伊犁有如此众多的优势,孙中山最终却放弃了这一设想。这并不是因为他认为伊犁不合适,而是由于当时国内外的复杂局势,尤其是袁世凯的强硬态度,使得定都伊犁成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国内政局的不稳定和外部势力的威胁使得这个构想并没有实现。

虽然伊犁并没有成为首都,孙中山对于新疆的重视却一直没有减退。即便在他卸任后,他依然持续关注新疆的开发,并提出了多个发展计划。例如,1912年后,孙中山担任全国铁路督办,提出了“10万英里铁路规划”,其中一条线路直接经过伊犁地区。这一规划不仅旨在加强中国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还希望通过铁路建设打破西北的孤立局面,进一步促进新疆的发展。

尽管这一计划未能在当时实现,但其深远的意义在后来的新中国得到了部分兑现。如今,从伊犁出发的铁路已经通向中亚各国,孙中山的愿景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孙中山对西北地区的关注,不仅仅是出于国家的战略考虑,还体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他希望通过开发新疆这一贫瘠的地区,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推动中国的独立与自强。

孙中山的这些远见卓识,虽未在他生前得到完全实现,但新中国的崛起却使他未竟的事业逐步成真。如今,随着新疆的不断发展,孙中山曾提出的许多构想已经成为现实,他的精神和理念依然影响着今天的中国。在2022年,新疆的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达到数千亿,特别是铁路和水利建设都在稳步推进。可以说,孙中山当年的远见不仅仅是对国家未来的深刻思考,也是对中国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最终,孙中山虽然在1925年去世,但他依然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号召,激励着无数的后人继续前行。今天,当我们回顾新疆的繁荣与发展,不禁想到,若孙中山能够看到这一切,他一定会欣慰地笑着离开。而我们,也将继续朝着他所期望的强大国家目标前进,争取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个屹立在世界之巅的强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2025年夏天,中国对美能源进口量出现了五年来最为罕见的“归零”时刻。原油、液化天然气、炼钢煤炭,一...
2025第十六届北京国际山地徒... 人民网北京9月5日电(李世奇)9月5日,北京康养杯2025第十六届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新闻发布会举办...
“最快女护士”未获得8万美元冠... 在哈尔滨马拉松比赛赛后接受采访时向领导、同事喊话求支持的“最快女护士”张水华的言论日前引发争议。 张...
快评丨女子做微创手术脑死亡离世... 典型的医疗责任事故不应仅被视为“负面事件”,而应该成为规范医疗管理、提高诊疗质量的范例,以及成为普及...
韩国议员访华观礼九三阅兵后发文...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
文国红主席与哥伦比亚前总统杭州... 2025年9月2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在杭州龙井茶乡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国营杭州龙井...
原创 此... 在东汉末年的时候,黄巾起义爆发,当时的朝廷虽然镇压了起义,但是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各路诸侯纷纷起义,天...
原创 关... 关羽这一人物一直以来都令我感到颇具争议。从南北朝时期起,后来的历史学家和文人们便开始将关羽塑造成一个...
原创 西... 庙号是中国古代皇帝去世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使用的名号,具有象征性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作为对皇帝一生...
原创 刘...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刘氏家族所统治的汉王朝面临灭顶之灾。在北方,曹操虎视眈眈,势力日益强大;而南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