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灭亡前的几年,位于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群白人,他们与清政府毫无恩怨,甚至素未谋面,但却立下决心,要以武力推翻清朝政权。乍一听,这似乎是荒诞不经的故事,却竟是真实的历史。
今天,老冯想给你简单讲讲这一段有趣历史的来龙去脉。故事的起点,要从一个名叫荷马·李的美国人说起。对,就是这个曾帮助孙中山的美国军事顾问,你可能在其他地方听过他的名字。
荷马·李,美国的一位军事学者,他从小就对军事充满了浓厚兴趣。早年,他曾尝试报考西点军校,却未能被录取,原因在于他天生有些驼背。然而,荷马·李并没有因此气馁,他依旧坚持从事军事理论研究,时刻渴望能够有机会亲自走上战场,施展他的才华。由于在美国无法找到合适的发挥空间,他将目光投向了当时政局动荡的清朝。
然而,在1908年的时候,荷马·李并未认识孙中山,他的第一个中国朋友是容闳。容闳是近代史上最早赴美留学的中国人,来自广东香山。
在1908年9月,荷马·李和容闳共同谋划了一项名为“红龙计划”的武装起义计划,计划的目标是颠覆清政府。除了荷马·李外,美国商人Charles Boothe和艾伦等人也参与其中。艾伦的具体身份尚未完全明了,但他与Charles Boothe一样,都是美国的商界人士,曾在银行业有过经历,并与很多美国财阀建立了联系。
那么,这些美国人为什么要推翻一个和自己毫无关系的政权呢?这恐怕没有明确的答案。正如问“为什么我喜欢吃芝麻汤圆”一样,人各有志。然而,他们的目标却是非常清晰的:推翻清朝政府。
“红龙计划”的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荷马·李希望通过募集9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购置10万支步枪、一亿颗子弹,组织一支现代化的庞大军队,然后从中国的某个边境迅速出击,攻占北京,推翻清政府。接下来,他们打算建立一个由美国人为背后的支持者、容闳担任临时总统的新政府,荷马·李则担任陆军总长,而Charles Boothe则担任财政总长。
这笔风险投资的回报,将包括在中国获得采矿权、经营铁路的权利、开设银行以及铸币的权利等一系列政治和经济的好处。为了争取资金,荷马·李于1909年2月2日找到了美国大资本家J.P.摩根,试图得到他的支持。摩根,后来成为“摩根士丹利”集团的创始人之一,但对这个武装推翻清朝的计划却毫无兴趣,拒绝了荷马·李的提案。
尽管遭遇了挫折,荷马·李并没有放弃,他继续寻找其他财阀和银行家,但所有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就在1909年6月,容闳提出自己年事已高,想逐渐退出这个计划,并引荐了孙中山作为接替人选。事实上,荷马·李之前也与康有为接触过,但因理念不合,合作并未达成。
因此,容闳向荷马·李推荐了孙中山。1909年12月,孙中山与艾伦在纽约会面,随后他也去到了洛杉矶,与荷马·李和Charles Boothe等人会谈。与此同时,荷马·李在美国开始训练一支由华侨子弟组成的军队。
然而,尽管训练士兵有了进展,资金仍然是制约计划成败的关键。荷马·李四处奔走,寻求美国富豪、财阀和银行家的资助,但直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荷马·李的革命计划才真正遭遇到历史的转折。
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荷马·李的计划被历史遗弃,“红龙计划”也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段奇特且有趣的历史,至今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