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还沉浸在战胜侵略者的喜悦之中,然而,蒋介石却急不可待地转而发动对共产党进攻的战争,令人民失望和愤怒。面对蒋介石的背信弃义,共产党毅然站起来进行坚决反击,誓要捍卫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尊严。在这场战斗中,国民党军队虽然一再进攻,但士气却逐渐低落,而解放军在每一场战斗中都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战斗力,始终保持着勇气和决心。
随着辽沈战役的胜利,我军迅速进入了攻打平津的阶段。就在这时,毛主席与其他领导人正在紧张商讨战役的计划。这时,远道而来的一个老人请求与毛主席见面。这个老人见到毛主席后,言辞犀利,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建议,并将一张纸条递给了毛主席,纸条上写着:“先武攻天津卫,后文取北平城”。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位老人又是谁呢?
回溯到1912年,符定一创办了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并亲自担任校长。那个初春,省立一中的招生考试刚刚结束,教师们聚集在一起批阅试卷。此时,一位老师递给符定一一篇作文,称赞道:“写得好,真是写得非常好!”符定一接过这篇作文,仔细阅读,心中不由得欣喜,随即大声说道:“真是好文章,值得称赞!这真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我一定要见见这个学生。”
而这篇作文的作者正是来报考一中的毛主席。凭借着出色的作文,毛主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省立一中录取。入学后,符定一便迫不及待地将毛主席请到办公室,想要见见这位才子。见到毛主席时,符定一难以相信,这个穿着朴素、身形高挑的乡村少年,竟然写出了如此震撼人心的文章。他好奇地询问毛主席的背景,得知毛主席的老师都不是名师,这让符定一对文章的作者产生了怀疑。
为了进一步考察,符定一提出复试,要求毛主席重新写一篇文章,题目是《论救国之道》。毛主席冷静地接受了挑战,大约一个半小时后,他交上了自己的答卷。符定一拿到文章后,仔细阅读,面露惊讶与欣喜,最后他拍了拍桌子,激动地说道:“好啊!好啊!真是一篇奇文!”符定一随即对毛主席说:“毛泽东同学,你将来必成大事!”他送给毛主席一本《资治通鉴》,并嘱咐他好好研读其中的治国之道。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符定一一直关心毛主席的成长,关心他的学习与生活。随着毛主席考入湖南师范学校,符定一因当选为安福国会议员,搬到了北京。在北京,毛主席也常常拜访恩师。1922年,毛主席回到长沙领导工人运动,因与大军阀赵恒惕发生冲突被通缉。符定一得知后,利用与赵恒惕的老乡关系,设法保护毛主席,最终帮助他顺利脱险。
1943年,符定一决定带着家人离开北京,去湖南寻找毛主席。途中,符定一婉拒了国民党的高官厚禄,并最终抵达重庆。可在重庆,他并未停留太久,反而在深夜悄悄离开,再次踏上了寻访毛主席的路程。最终,他通过地下党与毛主席取得了联系。1946年,符定一再次回到了北平,但当年的四合院已被日军破坏得无法居住,他只得重新租了一处房子。
在地下党的帮助下,符定一秘密与叶剑英见面,询问毛主席的近况。得知军调处的同志们住得很拥挤后,符定一主动提出,将自己租住的四合院提供给同志们居住。叶剑英最初有些顾虑,但最终还是同意了。在四合院里,符定一与中共代表的接触频繁,逐渐加深了对国内外形势的理解,并积极加强与爱国民主人士的联系。
1946年6月,毛主席亲自邀请符定一前往延安,两人再次相见。符定一在会上激动发言,表示会一直跟随毛主席,力图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此次重逢后,符定一的决心更为坚定,他全力投入到民主斗争中,许多社会名流也因此开始投向共产党。1947年,符定一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但在社会各界的营救下,他最终得以释放。
在这场充满曲折的斗争中,符定一的忠诚与智慧给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帮助。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符定一见证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前宣布新中国的成立,心中充满了骄傲与泪水。此后,符定一担任中央文史馆馆长,开始专心研究学术,直到1958年5月3日因病去世。